而已,不过这也足够了。
大凉王朝通过荆州与庐江广陵的船厂,同时开工,每月足足能生产六十艘各式大型船只。
能做到如此成绩,还是多亏了项阳推广的“模块化”生产。
在大凉时代,所谓的“模块化”自然是不可能生产出太过精细的产品部件,只能是木质的大件部件,即使如此,也已经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生产效率。
据此,大凉军也生产出属于他们的海战船队与大规模海运船队。
海上战船与大江内的战船相差极大。
江流虽急,但与大海上的海浪相比还是很“温柔”的。
假如遇到大风之季,海面上随时能掀起极为恐怖的巨浪,这个时代没有任何船只能与大风浪抗衡。
所以,海船方面并不会太过要求灵活性,而是对平稳性与体型要求极高。
好在对于大凉军来说,这并不是问题。
大凉朝廷拥有非常多的官方造船图纸,广陵之地也有造海船的老船工,只要设计出稳定性与速度合格的船只,在上面很轻松就能装上小型投石机等利器,与敌军的交战,不会通过战船对撞的形式,而是以远程作战为主。
当他们的海船队真正形成战力之后,哪怕在古天海的威胁之下,他们也有底气进行近海运输以及跟南海岛民们进行联络通商。
若是他们的船队进入内海,那么大凉水军就能给予迎头痛击,而沿海地域,只有广陵一地而已,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他们的防守压力并不算大。
至于从广陵至南海这一段海域,项阳也不会太过担心。
古天海说起来是海上的霸主,手下数万儿郎,战船数百。
这样的船队若是在大江之上,那可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但在大海上就不一定了。海域辽阔,再大规模的船队,在大海之上也不过一叶浮萍而已,更不用说在这个时代,既无雷达,船速也慢,古天海又能实际掌控大大的海域?
只要他们的船队够灵活,胆大心细,纵然在小概率遭遇到古天海的船队,也能及时甩开,或者乘风冲过去。
他们的船队也不是白费的,总能在一些危险的海域进行护航。
项阳并不是海军出身,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