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队护航的学说认识不深,这方面就只能慢慢总结。
他也有自己的章程,把广陵之地有经验的海船船工以及多年出海捕鱼的老渔民找来,改进海船的船身。
项阳的要求非常直接,那就是在保证中等海浪不至于倾覆的情况下,尽量把船速提高!
因为海船的特性,哪怕再怎么改造,也会比江船船身更宽,因此江船能装上的各种武器,海船都没问题。
他们根本不需要考虑战船能运载多少兵力,是否有利于弓箭手的射击,只要保证船速,拉远与敌人的距离,就可以让未来的海战尽量简化,同时也能更方便地护航他们的运输船队。
从荆州过来大量基层官吏与老农,也开始了新的工作。
他们在两湖一带试种水稻算是有了点心得,他们现在可以畅通无阻地从南海部众那里得到更多的水稻。
南海部众现在对大凉皇帝陛下那可是心服口服,甚至感恩不已。
他们并不知道在自家家乡随处可见的稻米对于大凉意味着什么,到底有什么价值,但是他们的船队每次来,都能满载而归。
大凉朝廷会把许多的赏赐给他们装船,让他们带回家乡。
其中不但有许多他们从未见过的精巧玩意儿,还有许多的武器!
因为大凉军走的是精兵路线,所以他们对于一般武器的需求其实不算太高,至少他们的铁匠工坊的产能远远大于军队所需,那把多出来的武器送给南海部众就是几乎没有代价的选择。
南海之地相对于交州其实并不缺乏人口,有些南海大岛之上的百姓数以万计,足可比拟交州的一座大城。
他们最大的弱势就在于百姓太过懒散,二是他们岛上极缺铁器,作战能力自然不可能与交州军或者海匪相比。
大凉军的赏赐,至少解决了他们一半的困难呀。
几位首领极为感动,单是从这些受赠的武器就让他们认识到谁是真的对他们好,真正信任他们。
对于大凉军另外一个有利的点在于,当他们打穿了徐州,得到真正的出海口之后,逼迫着海匪必须分兵。
他们既要帮着交州直接压制住南海部众,又要盯住广陵郡,每一边的实力都不够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