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的日子现在可不好过。
徐凌风为应对朝廷的兵势压力,发了疯一般地拉壮丁,那架式简直是要把江东的元气全部耗光。
相反,广陵之地得到朝廷的惠民政策,发展指日可待,眼见着日子要比大江南岸舒服多了。
在没有外界武力干扰的情况下,广陵的恢复发展非常迅速。
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广陵邻江邻海,本身在此的百姓就有很大比例擅长水性。
只是广陵一直归于徐州,而徐州主掌者都是中原诸侯,他们的心里,施政重心自然在于多耕种多产粮,根本就不太重视商业的发展,甚至于工坊也因为处于乱世之中,只重要铁器工坊而已。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不是面对着扬州水军的强大压力,广陵之地只怕是连造坊都经废驰了。
很快,广陵的百姓就尝到了各式工坊产品带来的好处和便利。
倒不是说朝廷一纸令下,广陵各处的工坊就能直接开工产出那么多的产品,而是他们直接把后方生产的产品运来广陵,以“福利”的形式,发放给许多百姓使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这些工具的便利,既能让百姓更熟悉它们,也能通过口口相传,把“大凉商品”的好处先传到各地去,提前打通销路。
这些工作甚至没有占去大凉水军太多的运输能力。
其一,大凉军本来就通过各路的秘密商队把许多的商品早早地运至了徐州一带。
其二,徐扬二军联盟对抗大凉军之后,对于荆州等方向的商队盘查日紧,即使是他们的手段也无法顺利渗透过去,大量的商队与商品早已经积压至襄阳到江夏一带,离广陵也是非常近的。
所以,项阳这一手段非常高明。表面上看,朝廷官营的商队白白“赔”上了工坊的商品,但实际上,这么大量的商品也非一时半刻能被庐江和广陵消化完的,直接分发予百姓之后,还能清空占用的仓库与商队人手,让他们早点儿回转关中,再完成其他商路的运输工作。
比较麻烦的是,正因为广陵等地之前没有太好的商业基础,因此纵然朝廷有好的政策,吸引大量的青壮年以及妇女进入工坊,但让他们熟悉各种工序却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现在广陵各处的进度能让项阳满意的,也只有船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