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谬老师接着说道: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第1段,下面给同学们十分钟,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自读第1段,到时间我会抽几位同学来讲述大意。”
“我先把课本中。”
“没有的注释给同学们做个补充。”
“以便同学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说完谬老师拿起粉笔,走到黑板前写下:疲弊:疲弱困乏。诚:的确、确实。危急存亡:形势危机,决定存亡。宜:应该。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职守。
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
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忘身:奋不顾身。盖:副词,原来,表示解释原因。追:追念。报:报答。
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
恢宏:使志士之气发扬光大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谏:臣下给皇帝提意见。
写完后谬老师看了一下手表,然后走到椅子上坐了下来,观察着学习的情况,到了时间后,谬老师就抽了几同学讲述大意,大体上都能讲出大意,但都有些讲得不够准确,谬老师都一一予以纠正。
接着谬老师又接提出问题:
“同学们是不是知道,首先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
“说是‘危急存亡之秋’。”
“这是因为:1先帝中道崩殂;2天下三分;3益州疲弊。”
“至于‘益州疲弊’,同学们应该清楚,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
“但吴国在猇亭,也是现在的湖北宜都战役,也就是《三国演义》中讲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被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而且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
“这时,魏国已经牢固地。”
“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
“而吴国又控制长江中下游。”
“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
“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所以才会说‘益州疲弊’。”
“其次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这一是为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