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能让他放弃吗?那必须不能够。所以他找到了秦掌柜,如此这般一说,又递上了一份计划书。
秦掌柜看着手里捧着的竹头山三年规划计划书,又抬头看着面前大大方方任他打量的少年。
心里终于相信老爷说的,那些话本看来真是这个少年写的。
当年他只有十岁就能挣得许多成年人都不能挣出的银子,又能在县里开出一家生意兴隆的茶楼。
若是这个计划真如他所说,那么一年里的收益真是无限可期啊。
“老夫会帮你转交这份计划书,可东家能不能同意,就不可知了。”秦掌柜告诉。
他有些不明白,既然绍荣能知道这事的利益,还敢把这份计划书送过来。难道他就不怕秦家不借他银子,然后再把他这个计划留着自用吗?
绍荣当然知道这件事会有风险。他赌的是秦先生的人品,从他家铺子经营模式就能看出,秦先生对贫寒的读书人的照顾。
像是可以自己准备纸来免费抄书。若是连纸也买不起,就可以抄三本书,二本交店里,一本免费带走,诸如此类。
再者,有些竹类产品的开发,他也没有全部都写在计划书上,所以就看秦先生是怎么决定的了。
绍荣前脚离开,秦掌柜后脚就回到秦府。“老爷,秦掌柜来了。”钱进在书房前通报,今天郑知县来访,老爷将二少爷也叫到书房,商量事情。
“让他进来。”秦学奇怪这时候秦勇找来“有什么事吗?”秦勇看书房里人挺多,可来都来了,只好将计划书交给老爷。
“方才,冯童生到书铺来找我,问可不可以借些银子给他。”秦学好奇地问“借银子?要多少?”
秦勇回道“三千两”郑敏玮一听数目不由得看了他一眼,一个童生借这么一大笔银子,且不说他要做什么,只问他将来能不能还得起?
许是他的表情太明显,秦学将刚刚才看了一部分的计划书,递给了他。
“这个冯童生就是开茶楼的那个?”秦烸问秦掌柜。
秦掌柜回答“是的,二少爷。他不仅和人合伙开茶楼,根据老爷的推断,咱们铺子里最畅销的话本应该也是他写的。”
话本?郑敏玮和秦烸一起看向秦学。
“咳!”秦学对他们说“他写的话本,你们也知道。”秦学将书名和他们一一说完后,又继续
“若他的这个计划真能行,可谓是日进斗金啊。阿玮,你运气不错。才来到延陵这个小县,就能遇到一个能带动县里发展的人才。”
秦烸也在心里默默地赞同,若是这个学童的学业也能精进,将来就是一个户部的好苗子。只希望冯绍荣不要让人失望才好。
郑敏玮今日来老师这里,是想问问已经在延陵县住了几年的老师,这个县里的情况。没想到还能有意外惊喜。
他不仅对这个少年充满好奇,对他写的话本也好奇。等到事情讨论完后,从老师这是硬是借走了,冯绍荣写的全部话本,准备回去看话本放松放松。
“爹,你这是同意借他银子了?”秦烸问道,秦学点点头“我想看看他能折腾出什么样子。
正好咱家之前也买了庄子,庄子里的山地占了不少地方,也可以借鉴一二。”
二年多前,秦家书铺也借着畅销的话本赚了不少。后来秦掌柜在晋陵县和兰陵县附近各买了一个庄子。
其中兰陵的庄子小些,庄子里有荷塘垂柳,有梅园菊圃,四时景色不同。他们全家都去游玩过几次。
晋陵县的庄子大些,但多数是山地,买来时山上种的多是些乔木。无花无果的,也没有看头,就一直没怎么去。庄子里出产也不多,只每隔一段时间锯些树卖木材。
既然冯绍荣等着钱用,秦学也没抻着他,当天下午,就让秦掌柜送到他家。冯绍荣见到银票,也没敢相信,竟然真借给他了。
“多谢秦掌柜,还请您帮我转话给秦先生,多谢他相助。这是借条,请转交给他。”
秦掌柜收下借条,略扫一眼,只见上面写着三年内还清,每年利息二百两。告别冯绍荣,回去复命了。
经过上次教训,绍荣现在有了大事,必告之家长。他想买庄子的事早已经说过,原先听说没钱,永昌夫妻还想着拿出手头上的银子给儿子用。
没想到他不仅不愿意用,还告诉他们有办法。买庄子的银子,冯绍荣没告诉他们具体金额,怕他们受到惊吓,只说他出了五百两,和秦家合作的。
因他之前也跟马秀明合作过,永昌夫妻就没问得太多。
“也对,那么大一个庄子,光咱家也盘不下来。收拾起来也费劲,到哪找那么多人。要是由秦家安排就简单多了。”永昌跟巧娘说着。
“那爹是去过了啦?”绍蕴好奇地问,永昌告诉他们那竹头山的规模“这么大的山,得多少人能看过来?”巧娘听了问绍荣。
绍荣借这么多银子就是为了改造庄子“到时候看叔伯们谁愿意去的,就让他们住过去。”
他爷爷兄弟四个,家家人口不少。人多地少,子又生孙,绍荣他这辈的族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