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安逸生活的绍荣他们不知道,在国家的北方已经发生过一场战争。
“巧姨,阿松在这吗?”马秀明敲开冯家的大门,看到开门的巧娘问道“在啊,他在绍荣院子里…”
再过二天就是中秋了,今天女儿女婿回来过节,林语松也跟着过来了。
“我自己去找找他们,你忙你的吧。”马秀明不等她说完就跑向东院。
“小松,阿荣!”马秀明跑进院子,直奔书房。绍荣听到他的声音,从窗户探出头来。“有什么事,你慢慢说就好了,跑什么?”
马秀明一甩手“没你事,我找小松”嘿,绍荣心想能耐呐,下次有事可千万别找他“小明什么事啊?”林语松看他匆匆忙忙的以为有急事。
“我刚从县城回来。”绍荣一听,以为是茶楼有什么事。“县衙里贴告示了”他歇了口气说道“说是为了今秋收粮的事,衙门要招帮手,帮忙核帐盘库。”
对他这种大喘气式的说话方式,绍荣心里终于明白冬哥为什么总想抽他。
“难为他能想到来找你,小松这么好的机会,你去试试?”绍荣鼓励地说“你算学一直不错,盘帐也快。”
林语松听他们的劝说不由得心动。“能行吗?知县大人会不会只要秀才功名的人去?”
马秀明坐下对他说“要是这样,我还跑来找你?县衙前都贴了告示,说是要考核,只要过关就可以。”
林语松听完信心大增“那好,我明日就去试试。”“还明天什么呀。
下午就去,这次去的人应该不少,明天去万一名额满了。
正好我赶着骡车,咱俩现在就走”马秀明拉着他,就要离开。
“你别说风就是雨,你俩现在去县里,天都要黑了。再说都要考核了,肯定是要等考完了再公布名单。”
绍荣拦住他们“告示上怎么说的?有几天考核?”马秀明想了一下“从今天开始,三天内都可以去。第四天公布名单,第五天就开始去县衙听命。”
这事挺着急啊,后天就是中秋了。最近他一直在闭门读书,县里应该发生了些他不知道的事。
“今天咱们先到镇上,明天起早些从镇上出发,正好可以赶上明天上午的考核。县里怎么突然出这种告示?”
马秀明在看到告示时也打听了“说是换县令了。”“现在?”绍荣和小松愕然地同时问道。
马秀明点点头“我也吃了一惊,新县令前天上任。这不马上就要秋收了吗?我想他许是为了这事才想出这个方法。”
新官上任,是要查帐盘库的,再加上要收秋粮地税。事情赶在一起,他若是带的人手不够,确实需要招人帮忙。
事不宜迟,三人商量好,就收拾了东西去镇上。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赶着车直奔县衙。
一路上几人聊着天,路程也不觉得无聊“听说这次选上了,还能有工钱拿。”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这位知县的做事态度。
看着绍荣若有所思的样子,小明问道“你想什么呢?”绍荣看着林语松问他“小松,你之前没想好以后的打算。现在有头绪了吗?”
林语松苦读十年,成绩不算出众。他上有父兄,原本只知读书,从没想过以后。
可看到二个年纪比自己小的伙伴,一个已经想好以后的打算,一个虽然还没规划未来,却已经开了茶楼做出成果。
虽然先定了一个先考秀才的目标,可之后呢?考举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但若让他以后做个帐房,他又不甘心。
也许大多数人觉得能做个账房已经是顶好的了,要是能更进一步,谁又不愿意呢?
“还没想好,若是能考上秀才了,还是想继续科举。”若是连秀才都考不上,那就没啥好说的了。
说话间,就到了县衙门口,放下林语松后,他们就把车赶到茶楼。“咱们不用等阿松吗?”
绍荣听到小明的话,回问道“他不认路吗?”马秀明莫明地说“不就问问,冲我干嘛?”
绍荣问他“你也是招过人的,若是有人来你这找差事,不仅要人陪着,还要人接送,你觉得这个人你能放心把事交给他?”
对哦,冯秀明恍然大悟。他倒没想这么多,只觉得县衙离这还挺远,便想等等阿松。
“对了,你怎么只问阿松,不问我?”绍荣给他问的一愣“什么?”“就是今后的打算,我都想好了”
绍荣听他都这么说了,当然要问问他什么打算“我考上秀才就不准备考了。”绍荣也没因为他不继续科举劝导。
“然后呢?”马秀明继续说“有了秀才功名,就可以四处走动。到时候,我就可以自己出去跑出商道,不用再拘束在这常州府内了。”
绍荣听完赞同地点头“不错,若是有功名,办事都方便许多。不过,你真不想试试乡试?”马秀明头摇得飞快“要不是考上秀才能有许多便利,我是真不想考。”
行吧,牛不喝水,强按头也没用。至少他还愿意考秀才。
“今年能不能考上秀才我说不准,不过再开一家茶楼,我还是有把握的。”马秀明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