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娘想了一天弟弟说的买房的事,等到了晚上,她犹豫半天也没说出口。
正巧永昌今天也在想这事,看她拿不定主意,他便先说了“咱家余的钱倒是够买一套宅子。”
巧娘看他先提,便附和“是吧?我也这么想,将这么多钱放家里我也不放心,平时养蚕还好,一出门我心里就提着。”
永昌也有这担心,所以平时做完地里的活,都是急着往家赶。“不过咱们镇上,不管是铺子还是宅子卖的不多,也没县城里好租卖。对了,咱家有多少钱?”
这巧娘知道,她担心钱少,每隔几天都要数数“有二张五十两的银票,还有十贯六百文铜钱”
永昌想了想“要不就到晋陵县买?”他每年都要去卖丝也好收租。巧娘对晋陵不甚了解“晋陵买要花多少钱?”
这个永昌也没数,总归少不了。“要不咱买到武进县?”武进县比晋陵县离他们村近,不过为了收租特意跑去也不方便。
巧娘对他说“还是在晋陵买吧,过几日等地里忙完了,我就叫上小北和你一起去看看。”
腊月里,冯老头和谢氏催着永康让他和宋家商量能不能早日完婚,让新媳妇在婆家过年。冯永康也很无奈“爹,娘,这事急不得。”
谢氏心里不快,觉得高娶的媳妇,还没进门就不受管。冯永康可不想让父母误会“娘,咱们村里成亲都是简单操办,请媒人说合后,下个聘选好日子就行。
但是有门第的人家是要遵循三书六礼”他又向他们讲了三书六礼的流程“咱家之前为了多攒些聘礼,下聘的时间就迟了些。”
他停顿了一下又继续道“前些日子我写信与山长请期,山长已经回复我了。
宋姑娘是山长最小的女儿,自是疼爱。他与我说想再留些日子,等到明年二月成亲,三月正好可以入书院。”
冯老头二人听到他们已经说好,急不可耐地问道“亲家可答应了?”冯永康看过黄历后将看好的日子写在信中问过宋家“答应了,定在二月初八”
他颇为为难地对父母说道“爹娘,恐怕我只能在府城成亲了。”冯老头一听就跳起来“什么?你在府城成亲,那你伯叔还有村子里的人要怎么想咱家?”
谢氏也是怕这点,才拉下脸找大儿媳帮忙,想多赚点钱在县城买房。等到在村里办过酒就让他们搬去住。
如今家里存的一百多贯,置办了些聘礼就没余下几个,想买房是不是行了,但是日子订在二月,如果现在买砖瓦盖房也是来的及的。
若是到府城办,亲朋都没办法宴请,让大家怎么想?怕是会像孔家一样被说是给人家招赘去了。
冯永康也没办法,为了不让岳家看低,他家里花了那么多力气,还是杯水车薪,好在宋家不势利。
“娘,即便能在县里买房,我最后还是要到府城去,不如就随宋家安排,等到我考中举人后,再说买房的事。”
冯永康也不想自家比妻家低,只有等到中举后,他才好以图后事。
冯永昌去晋陵县回来时,就碰到被冯老头使唤来找他的绍元,传信让他回老宅一趟。
“爹有什么事?”巧娘心里明白八层是为了要钱,却还是问了句。永昌摇摇头“我去看看,你先把这个收好”
他将一张契书递给巧娘“买到了?”巧娘看了惊喜地说,之前还怕钱不够,没想到能这么顺利。
“等我回来再说,我先去老宅。”巧娘看他走了,手上拿着契书转身回屋。
绍荣正在整理明日要去镇上带的东西,几身衣服和书以及文房用具。
他装行礼的东西与别人的包袱不同,是一个边框木制的,箱身由竹篾丝编织的行李箱。
箱子打开后,深些的一边缝了一个布口袋,袋口的细绳可抽拉系紧。
浅点一边也缝了一层布,不同的是这边的布上缝了几个插袋,可以将纸笔分别放在不同大小的口袋里,不用担心挤压。
合上箱子后,在箱子边上有二个木制的插销,可以将箱子合拢扣住,插销中间有二个相对的提手,
可以将箱子提着走。样子类似行李箱,只是没有现在的行李箱轻便有拉杆。
“娘,有什么好事,这么开心?”他看到巧娘手里拿着像文书的东西问道,巧娘将房契打开放在桌上“快帮娘看看,这上面写的什么?”
绍荣走过来,伸头一看笑道“是晋陵县的铺子房契”巧娘以为是宅子,没想到是铺子。
想着等会永昌回来后就能知道怎么回事,也不急着让儿子念了“你东西都收拾好了?”绍荣将行李箱拿来打开给她看。
“亏你能想出这东西来,别说,看着还真不错。”巧娘也想不出什么夸赞的词,只是觉得这个箱子若是出远门,带些衣服鞋子确实比包袱严实。
“你让你舅带这个去卖,能卖上钱吗?”绍荣摇摇头“卖不上”巧娘一言难尽地看着他,原想着还能挣点,没想到儿子回得这么干脆。
“不过,也不一定”巧娘没想到还有下文“怎么说?”绍荣指着箱子“这是用竹篾编的,若是换成牛皮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