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和插销也要换成铜的。”
绍荣说完点点头“这种才能卖上价。”
巧娘无语地看着他,又是牛皮又是铜的能卖不上价吗?“不过,若是用竹篾丝编织也不会没人要,
只要做的细致些,不能有毛刺,还要将里面的布换成油布,不然下雨就不能用了。”
绍荣对他娘说道“我让小舅带去晋陵也是想看看能不能将这种制作的方法卖出去。”
当然,若是竹篾这种的能卖出去,对他们舅家来说也好。毕竟他舅对他不错,还让他住到家里上学。
娘俩正说着话,就见永昌满脸不愉地进来了,绍荣和他娘相觑一眼,迎上他爹“爹,你一路回来辛苦了,坐下喝水”又倒了杯水递给他。
永昌看着懂事的儿子,心情好了些,左右张望了下奇怪道“阿芝呢?”巧娘坐下对他说“现在也不养蚕,家里没事,我就让她随处玩去。”
她看看天色“我让她到快烧饭的时候回来,应该也快回来了。”永昌点点头,喝完水往房间走去。
巧娘看了儿子一眼,绍荣知道爹娘有话说“娘,我去将姐姐找回来。”
“去吧,找到她就早些回来”巧娘看他跑出去,追了二步叮嘱。“知道了”听他答应了,才跟着回房。
永昌正坐在床边,低头不知道在想什么,巧娘坐到他旁边问“出什么事了?爹找你有什么事?”
永昌张张嘴,把抱怨吞下去,毕竟是自己的爹,即便他看重钱财,永昌也不好说什么“没啥,就是明年永康要成亲,爹说钱不凑手要我把礼钱提前给了。”
巧娘一听就知道,他们要的肯定不少,不然永昌也不会这么难受。“提前给倒是没什么,你找个叔伯在的时候送去,也好有人见证。”
永昌点头同意,他也是怕他爹等到明年的时候让他再出一次钱。
兄弟成亲他帮衬些倒也可以,只是如今他们已经分了家,他家里女儿也要准备嫁妆,儿子念书,以后科举的费用,成亲的钱财都要积攒。
再说他们夫妻还年轻,以后若是有了肯定要生下,这样算下来哪样不要钱?可他爹一开口就要十贯,他当初分家也才分了四贯。
谢氏让巧娘帮着养蚕,她从自己得的钱数,也能算出自己家一年的进项有多少。
可他挣的再多又有谢氏什么事,总不能他做兄长的养个已经成年又要成家的弟弟。
“这次去晋陵,原本是和你说好了要买宅子,可是没想到…”他啧啧二声“一套二进的宅子最少要一百四五十贯,位置还不算好。”
巧娘听了也大吃一惊,她想镇上一套二进的五十几贯。县城里就算翻一番,他们家也能买一套,没想到这么贵“那咱家的这是什么房?”
永昌指着契书“这是我在县城买的一间铺面,连着交给官府的税一起是一百零八贯。
临街的门脸不算大,有一丈一尺。不过铺面后面有井,还有三间房,后门也够进一辆牛车的。”
县城可不像夹江镇只有东西,南北二条大街。晋陵县除了连接四个城门的二条主街外,还各有四条街道,小街小巷的也有好几条。
“晋陵除了主街外,在其他街道的铺子价格还算好。我跑了几家,有一家门脸比咱家这大二尺的,
要一百三十贯,不过那家是做吃食的,里面的桌椅还有灶具都算在内。
咱家的这间里面都是空的,后面三间房除了做饭的,有二间能住人。我买到后,就托牙人给租了。”
巧娘奇道“当时买就能租出去?”永昌当时也不相信,后来听了牙人的话才知道,一些布商在府城、州城里都买了铺子卖布。
不过生意再好,也有些卖剩余的布料,放在库里时间长了就怕料子闷坏了。他们就在县城里租些铺子,专门卖这种。
也不需要房间存布,就在铺面上放上几十匹,足够县里消耗的。不仅能保了本钱,除去花费还能有赚头。
他将身上的钱掏出交给巧娘“怎么多了?”巧娘又数了一遍,确实多了,这次永昌带了一百多两出去,除了用的,应该剩下二贯。
永昌这才想起来“这次带了十个箱子,阿北带到县里没卖掉。没想到在县城码头一下子全卖了。一个卖三百文,阿北非要给我一贯。”
他还以为这些箱子还要带回来,没想到买箱子的人竟然嫌少,还想多买几个。王北看这箱子有卖头,就打算回来后继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