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人穿越全家不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 第12章(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等回到云岩寺,苏夫人知道了事情,对着宋幼青训斥“让你不听人劝,若不是有人救你,看你还怎么任性。”

    宋幼青自知理亏,只得低头听训。她娘又指着凉衫“现在这事怎么办?若被人知道你披着陌生男子的衣衫,你不被池水淹死,也要被污言秽语淹死。”

    宋幼青赶紧依着她撒娇“唉呀娘,你帮帮我吧”

    苏毓清无奈地问道“书翠,你说说救了幼娘的郎君是什么人?”书翠立在她身旁回答“说是来科考的童生,常州人士,住在高升客栈。”

    “哦?是来院试的。”苏毓清沉思着。她与夫君宋宗绰育有二子二女,二个儿子已经各自娶亲。大女儿嫁给了夫君同门师兄的儿子,如今随姑爷外放。

    就剩下这个最娇惯的小女儿,今年才刚及笄。看着她还懵懂的脸,她既怕这个孩子高嫁受约束,又不舍她低嫁过不好。

    等他们回到府中,便让家丁去问秀才的榜单什么时候贴出来,又让他去打听冯永康。

    家丁不久便回来说是放榜还要有五六天,又把冯永康的大至情况打听清楚,特别是最重要的婚姻情况。

    苏毓清又叫书翠去客栈送信,言说要答谢冯永康,请他到家里做客。

    宋幼青看她娘这一系列的操作方向不对“娘,你要是答谢冯郎君,将衣服还他,再送些盘缠不就好了。请他来家里做什么?”

    苏毓清白她一眼,请他做什么,请他来解决你的问题,婚姻问题。

    “你当日有没有看清楚冯郎君的样貌?”宋幼青思考了下“当时他将我救上来后,就转过身去了。看身形瘦瘦高高的,样子没看清楚。”

    苏毓清听完稍稍满意,是个知礼数的。倒是书翠和冯永康说过话,知道些“娘子,我有些许印象。那位郎君面皮白,鼻子高,看着很斯文。”她看的是侧面。

    宋幼青问道“娘问这些做什么?”她娘拉着她的手说“我想将冯郎君请来家里,让你爹考校一番,

    若他是个人才,便将你许给他。若他是个废材,便送他些盘缠和书,就当答谢他的救命之恩。”

    宋幼青目瞪口呆“这…我…我的婚事这么随意的吗?”她的兄姐,哪个成亲父母不是考虑又考虑,斟酌又斟酌的?

    苏毓清一瞪眼喝问“谁随意?”宋幼青怂道”我…我随意,我不该随意乱跑。”

    “你知道就好。”苏毓清坐下叹气道“这事怨不得别人,希望冯郎君是个人才,这件事到此为止解决了。若不然,以后你怕是要远嫁了。”

    之前宋家就想将这个小女儿嫁得离娘家近些。要是她落水被救的事传出去了,就只能远嫁了。

    于是,当天晚上宋宗绰就听到让他先是一惊,后又一怕,再就一怒,最后妥协的一连串心里活动。

    “我们对冯永康不太解,这么决定是不是仓促了?”苏毓清倒觉得时间合适“马上就要出榜了,若他考中秀才,说明他还有点才学。

    夫君明日再考校一下,看他人品如何,要是个好的,就收在身边教几年。以夫君的才学,教出个举人还不是件容易的事?”

    宋宗绰本人早就考上举人,因不喜欢官场风气,就在家乡开书院。从他书院考出的举人确有不少,远的不讲,他的二个儿子就已经考中,只等明年春闱。

    第二天,冯永康依约来到宋府。原本他是想要推辞,只要将凉衫还回,他就回乡去了。可看到名贴,他就全都忘到脑后了。

    这可是三省书院山长下的帖子。三省书院取自“吾日三省吾身”书院秉承“谋而忠,友而信,传而习”的理念。

    他曾想过若是能进这家书院最好,若是不能进,只得到常州进学。

    至于之前去的私塾,于秀才也说过他能力有限,等到永康考上秀才后,就找其他更好的书院进学才能有中举的希望。

    进到宋府后厅,冯永康拘束地坐在椅子上,宋举人在书房,家丁说老爷过会才到。

    永康总觉得如芒在背,像似有谁在暗中观察。他想着会不会是宋山长在看着他,便僵着身子一动不动。

    宋家三口躲在暗窗后面看着他。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宋宗绰才过来“请坐,请坐,冯郎君不要拘束。”他一压手,让冯永康坐下。

    “今日请郎君来是为答谢你救小女一命”冯永康忙站起拱手“不敢居功,学生识得水性,有人落难施与援手乃是常理。”

    宋山长点头赞许“听闻你是来院试的,这次考得如何。”冯永康便将此次考试,如何剖题详细说了,又将答案背出。

    院试考三门贴经、经义和诗赋。宋宗绰听他的回答算是中规中矩,不冒进,可也不算出彩。

    这是冯永康受生活的环境影响,让他的眼界不够,再加上没有名师指导,能有这种成绩,和他够专心刻苦有关。

    人品没有问题,就是家世低了。宋宗绰便给他一个机会“此次主考的学政对老成持重的学子最为欣赏,若无意外,此次你应能取中。”

    宋宗绰承诺他“只要你取中,就可到我书院来念书。”这是直接给他名额,不用再参加入院考试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