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的机会对于官员们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
朝中的一些高级文官,虽然看似团结一致,但实际上并非牢不可破,不少人已经开始有所行动。
其中只有一部分人与朱允炆关系密切,其余的则未必如此。
然而,作为朝廷的重要人物,他们依然有足够的资本暂时按兵不动。
随着新成员的加入,杨士奇和姚广孝就可以从每日撰写文章的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只需负责审核和把关即可。
为了避免出现错误或不当言论,朱允熥建立了严格的三审三校制度。
最终在定稿、印刷和发行之前,还必须由杨士奇亲自签字确认。
如今的大明日报,分为四个版面。
第一版依旧讲述老朱的故事,第二版继续进行普法宣传。
第三版则是报道朝廷的动态,当然不会涉及任何机密,主要用来宣传大明朝廷为百姓所做的好事。
例如,加固某段河堤,修建某条道路,修缮某段城墙。
又或者某地发生灾害,朝廷下令减免部分赋税,宣扬皇恩浩荡。
再或者是某人犯法欺压良民,依法惩处以正国法,还百姓清平世界。
……
这就是掌握舆论阵地的方式。
表面上看似不起眼,初次看到的人大多也不会在意。
但长期坚持这种宣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渐渐会在百姓心中形成朝廷为百姓办实事、造福百姓的印象。
这一条非常重要。
爱国主义教育,要从这些细微之处着手。
在这个时代,除了儒家知识分子提倡忠心报国外,大多数百姓只有朴素的是非观念,对国家和朝廷缺乏深厚的情感。
所谓江山易主,不过换了一个皇帝罢了。
百姓只求填饱肚子,其他的事情他们并不关心。
报刊上的宣传,正是为了逐步培养百姓朴素的爱国情怀。
让他们自发地支持大明朝廷。
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大明的统治。
第四版与众不同,聚焦民间琐事与基层官员、差役的行为,有喜亦有忧。既有正面宣传,也有严厉批评。
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