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章 优秀的青年才俊都能自由挑选(3/5)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开始,太祖就采用了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

    后来,刘伯温等人的诸多提议,他大多都欣然采纳。

    说到底,老朱一直是个有主意的人,却又很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他并非那种自以为是的人。

    只要你讲得合情合理,他就会倾听,并按照你的建议行事。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成就一番伟业,建立大明王朝。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在军中实行双主管制度。”朱允熥缓缓说道。

    朱元璋微微蹙眉道:“如今的五军都督府,已设有左右都督,以此来分散权力,保持平衡。”

    “大将在外领军,必要时,朝廷也会派遣监军监督。”

    “这是自古以来的做法,并无特别之处。”

    “不过,监军对军事并不了解,有时反而会牵制将领,导致战局恶化。”

    “你的这个办法,又有什么新意呢?”

    朱允熥解释道:“我所说的双主管制度,要深入到基层,直至百户级别。”

    这是后世的成功经验,基于连队设立,恰好对应百户这一层级。

    老朱吃了一惊,说道:“不行,军队作战,首要的是令行禁止,权力必须集中于一人。”

    “上面有个监军,打仗时已经多有约束,但影响尚在可控范围之内。”

    “若再深入下去,就会形成双重指挥,士兵们不知该听谁的命令了。”

    朱允熥摇头道:“虽然是双主管,但各自职责分明,互不影响,并不会形成双重指挥。”

    “其中一个主管,负责军队的日常管理、指挥和训练,士兵听他调度。”

    “另一位则侧重于监控将士的思想动态,进行纪律检查以及人事安排、将领任命前的考核等事务。”

    “如此就能很好地掌控军队。”

    “千户以上的级别,再增设参谋,负责制定作战计划。”

    “特别重要的事项,由多人共同决定。”

    “若是军情紧急,负责指挥的人可以即时决断,事后汇报。”

    “因为有双主管及参谋等多人共同决策,他们可以在需要时互相配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