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章 优秀的青年才俊都能自由挑选(2/5)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儿明白了!”

    朱元璋点头道:“后续的事,我们就不管了,你自己处理吧。”

    “记住,一定要借此机会,好好收服他们的心。”

    “还有黄子澄,以及朝中的那些文臣们,也可借此机会略作惩戒。”

    “他们这般轻视于你,理应让他们明白厉害,让你威名远扬。”

    “你是将来要统领大明江山的人,行事需当果断狠厉。”

    朱允熥轻轻颔首,“祖父所言极是。”

    黄子澄等人如此配合,不断送来助力与厚礼,的确值得好好回馈。

    随后,太祖又问:“适才你说双管齐下解决武将权势过大的问题,开办军事学院是个好主意。”

    “那么另一条路呢?”

    ……

    ps:先奉上这一章,今晚定会多更。

    ……

    朱允熥的计策让太祖愈发感兴趣。

    谁能想到,这个年仅十余岁的少年竟能提出这般妙策。

    不过转念一想,这也正是少年的优势所在。

    心思自由奔放,不受拘束,往往能想到旁人无法企及的良方。

    大明有这样聪慧的继承者,实乃社稷之幸。

    得知太祖采纳了自己的第一项提议,朱允熥内心渐生几分信心。

    进言之前,他已经做好被拒的心理准备。

    毕竟要让一位六十多岁的长者改变观念,谈何容易。

    对此,两世为人经历过的朱允熥再清楚不过。

    家中遇事劝说父母,无论道理讲得多么充分,最终也只能无奈放弃。

    根本无法沟通!

    然而,没料到太祖比自己预料的更加开明,欣然接受了第一项建议。

    这让朱允熥颇感意外。

    据说越聪明、见识越广的人越容易接受正确建议。

    反之则可能变得顽固不化。

    甚至完全不愿倾听他人意见。

    他记忆中的明太祖朱元璋向来固执,不像唐太宗那样善于纳谏。

    但如今看来,其实不然。

    太祖还是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这也很正常。

    从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