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章 死而复生,他满心欢喜(3/5)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大诰》的规定过于严苛,条款繁琐复杂,在实际操作中执行起来十分棘手。

    到了洪武三十年时,老朱重新修订了《大明律》,并规定此后判案定罪皆以《大明律》为准。

    《大诰》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朱允熥听完后,摇摇头说:“我认为应该刊登《大明律》,而非《大诰》。”

    《大明律》与《大诰》同为法律,只是《大诰》更为严厉。

    面对杨士奇投来的目光,朱允熥解释道:“治理混乱的时代需要严刑峻法,皇爷爷是为了吸取元朝放任不管的教训,才制定了极其严苛的《大诰》。”

    “但如今大明已建国二十多年,天下太平,民心归附。”

    “《大诰》所定的条例过于严苛,难以实施,皇爷爷其实早就想修改了。”

    “只是大臣们都不敢进谏此事,皇爷爷自己也不好更改之前的决定。”

    “而父亲去世之后,若要惩处朝廷中的功臣武将,《大诰》还有很大的作用。”

    “如今我已经保住了舅姥爷他们,因此《大诰》已不再必要。”

    “此时再刊登《大诰》,只会让人误解。”

    “认为继位后也会推行严酷刑法,清洗朝廷。这会让他人更加害怕,从而更强烈地反对我。”

    “这对我的储君之争非常不利。”

    “更何况皇爷爷也希望未来的明帝是一位仁慈的君主。”

    朱允熥对老朱的这个想法了如指掌。

    毕竟,历史上老朱选择朱允炆作为储君,继承明朝江山,便是最好的证明。

    自古以来,有人能凭借武力夺取天下,却未必能以同样的方式治理天下。

    奏王、晋王、燕王皆为统兵之将。

    若传位于他们,必难避免继续征战之事。

    然朱允炆则不然。

    然老朱之见有所误,虽朱允炆未如朱棣般时时思及北征北元、开拓疆域,却因削藩引发“靖难之役”。

    四年内战耗尽明廷精锐,亦使草原部族得以复兴。

    朱棣登基后虽五次挥师漠北,却始终未能彻底铲除北元残余势力。

    有明一代,北方边防之安危常令朝廷忧心忡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