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塬很大,即使大汉数万人驻屯其上,塬上空地依然很多。
在关中还没有被李傕郭汜的西凉兵祸祸的时候,塬上甚至还有上千亩的耕地。
即使到此时,虽抛荒四十载,却仍依稀可见陇亩形状。
刚好董允、郭攸之、陈祗等一众臣僚也行营,刘禅便领着他们,跟随着工部主事马秉,来到了一块曾经是耕地的荒地前。
地里三头牛,两张犁。
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马秉直接命田里已经准备好犁地的农人开始驱牛犁地。
直辕犁众人都很熟悉,此刻正以两牛抬杠的方式犁地。
三人操作。
一人在前驭牛。
一人站在两牛中间,扶住连结直辕犁与两头牛的横木,也叫“衡”,起到稳定犁具的作用。
还有一人则在后面扶犁,负责控制犁地深浅,以及犁的掉头转向。
耕得不慢,至少比几人合作拉犁的方式快多了。
然而另一边,那改造出来的古怪短犁,竟真如马秉所言,只需一人一牛就可以操作。
没有了“衡”,以麻绳将犁与牛进行连接,直接就省了一个负责稳定的人。
而因持犁之人与牛距离更近,他现在能一边驱牛,一边扶犁,这又省了一个人。
牛少了,人少了,可翻土的速度非但不慢,反而更快。
众人一时神情惊异。
没等几头牛耕完三个来回,随着丞相下过田,颇谙农事的董允便第一个发出慨叹:
“这短曲犁虽只用一牛一人,可犁地的速度,却比原来的长直犁快了六七成不止啊。
“犁壁还会自动分土,形成如此齐整的田垄,可直接行代田之法,又能省下不少人力。”
按照经验与常识,两牛三人,可以在一次耕种季,翻五百亩地。
现在这短犁耕作速度更快,还使得一头牛两个人能够解放出来,耕作效率的提升,怕是根本不止两三倍这么简单。
农业社会,农业生产是一切活动的基础。
谁都能明白,眼前这不过是简单改良的短犁,会给未来的农业生产带来何种巨变。
虽然短时间内很难在全国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