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抱着女儿走过去,怪道:“怎么来了也不让人通报一下,就在外面干站着?”
赵瑜看看女儿。三人不进书房当是没有公事,而除夕会让三人一起出动的私事就只有一件,“祭祖地事都好了?”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赵瑜叹了几口气,正想再拿起下一本奏折,眼角的余光,却感觉到门外有什么东西在晃动。抬头一看,只见着门角处有个人对书房里面探头探脑,却是个粉雕玉琢的小丫头。
赵琦点点头:“叔伯兄弟都已到齐,就等王兄了。”
宋人重法的习惯,赵瑜打算让东海继承下来。对于将会成为法律基础的自己的批示,他可算是诚惶诚恐,唯恐留有疏漏。而所谓的祖宗成法。其实也就是这么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老三……”入房后,沉默了一阵,赵瑜开口说道:“等过了年,你就要去汴京。那里虽算不上龙潭虎穴,但不是什么善地,你万事可要小心啊!”
他要处理的公文不仅仅是政务,东海国的军务、财务以及人事,最后的决定权都在他手上,所以所有的奏章最后也都会汇总到他的书房中。每一分奏章,他都要花上不短的时间来批阅,要判断着上奏者的用心,要考虑着批准或否决带来的后果,计算着成败得失,才能决定到底是准许还是不准许。
赵琦点头:“臣弟理会得。”却是一句话也不多说。
“平身!”赵瑜手抬了一抬。与刚刚被封做知宗正司、同知宗正司地两个叔伯辈的老家伙搭了几句话。便命赵琦招呼着众人。自己先抱着女儿,进了偏房更衣。
但没想到这些人做了官后,不干正事。却整天想着歪门邪道。每天上的奏章,不是想给赵瑜上尊号,就是在哪里发现了祥瑞——一枝九本的灵芝,一支七穗的稻禾,发现的东西是越来越怪异,甚至还有人说在某条河里。看见了一只背生九宫图地海龟,真不知道他是从哪本古书里找来的——这些奏章,每天换着花样,把赵瑜恶心得不轻。
祠堂的灵桌上,摆着四个灵牌,都是赵瑜得到追封的几个先祖。但唯有正中一高一低两个牌位,却是反着摆的。自从赵瑜当家后,赵家祠堂的灵桌上就多了这么两个牌位,除了寥寥数人,谁也不知道,它们究竟是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