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主。
赵琦地位现在很尴尬,赵瑜封王,又有亲子,他原本就是名义上地东海二当家地地位现在也保不住了。不论是陈正汇,还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赵文,都不赞成给他实质性地官职。而他几个月前,被从琉球召回,就一直在基隆闲待着。但半月前,赵瑜却把他找来,命他年后带使团入贡,同时向宋廷请求进入国子监学习。
赵瑜抱着女儿到时,祠堂的院外已经高高低低、老老少少的聚起了十来个人,这就是赵瑜仅剩地一点亲族。赵瑜的高祖百多年前迁至舟山,在舟山传承五代,开枝散叶——像赵文赵武,他们两人的曾祖父就跟赵瑜的曾祖是亲兄弟——留下来不少子孙。
除了上尊号,献祥瑞的奏章惹人恼,其他奏章也一样让人心烦。原来没称王的时候,呈上来的公文,文字都是简单明了,有着海上男儿特有的爽快。在赵瑜多年来一贯的要求下,下面的人都是用最简洁和无歧义的语言,把事情一条条的说明。
“哦?这么快?”赵瑜说着,出门抱起女儿。赵琦三人也随着出来。
“三叔、文叔还有武叔叔都来了,正等爹爹呢!”
见赵瑜过来,这些人一起跪下叩拜。
何况他现在做的决定,便是日后依循的先例,现在若不能处理妥当,必会在将来带来混乱。同时,这些批文也是将来编定东海国法律敕文时,用来参考的案例。不论是赵瑜还是陈正汇,对法律的编定都极为重视,虽然东海现在还一切条文还处于草创——军队行军法,对百姓的刑罚是按军法减一等行事,而其余民事都是由主事者依照旧例自行裁断——但他们却早已在四处搜集大宋施行的法律条文。
不过当年赵橹称王。几乎所有的赵家亲族都跟着进了昌国县城,而郑家偷袭,赵橹丢了脑袋,那些东海宗室也没一个活得下来。也因此,赵瑜的亲族就只剩下这么几家——且都是远亲,再过一代便就要出了五服——而他的这些亲戚,除了赵文、赵武外,就只有现在继陆贾之后,统率野战一营的赵大才才勉强算个人才。
因此,赵瑜每天就不得不被这些乱七八糟地东西荼毒着——对于那些马骨他也不能找个坑把他们埋进去——就只能指望随着时间过去,只要他一直不加理会,再过些日子,那些人会自己消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