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乃路易十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二十六章 可笑又可怕的自由之城(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之后,也许只是一两天的时候,还没等荷兰人的怒火燃烧到他身上来,他突然做出了一副惶急又气恼的姿态,匆匆收拾行装就要离开,如此反复当然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他们设法从公爵的房间里窃取了他的信件匣子,在匣子里,他们如愿找到了隆格维尔公爵夫人写给拉罗什富科公爵的信件——对于这对爱情鸟的风流韵事,就算是荷兰人也耳熟能详,毕竟隆格维尔夫人的第一子很有可能是拉罗什富科公爵的,当初这位公爵无可争议的继承人,不但没有继承父亲的爵位与财产,反而以阿贝·德·奥尔良的名字成为了一个教士的事情,可是轰动一时——在长子继承法的限制下,以往只有幺子或是不受宠爱的次子会这么做,公爵夫人的长子居然这么做,令人们惋惜嗟叹之余,也不免猜测,也许这位长子也对自己的身世有所肯定,无法忍耐得住对自己的德行与良心的拷问,才会这么做。

    他们没有意识到,除了威廉三世,也许是因为长期被议会摒除在权利中心之外的关系,又或是他从来就是以一个君主,而不是一个商人的身份来看荷兰的,他很清楚,荷兰那支用白银堆积起来的海军在大海上或许可以说是纵横无忌,但在陆地上,原本就只有两万人,还在被不断削弱的军队,在法兰西面前只是一面脆弱的纸墙,事实上,他一边在筹集钱款招募军队,一边也在尽力与各个国家的使臣周旋——这点和现在荷兰首相做的没什么区别,都是企图挑起其他国家对法国的忌惮,进而遏制法兰西对荷兰的征伐,荷兰虽然会损失严重,但至少可以得到喘息的机会。

    这些流言就像是滴落在水中的墨汁那样,迅速地在各个阶层传播了开来,要说首相先生,还有他同为议员与财政大臣的弟弟是否意识到这点了呢?是的,他们意识到了,但他们只觉得,这只是又一次政敌对他们的攻讦,他们一边派遣下属在报纸上辩驳或是反击,一边还是在忙于与各个使臣讨价还价——这很难,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并非毫无准备,要摧毁荷兰在陆地上只有区区两万人的军队,怎么会用到十二万人?这些就是路易十四为了对抗另一个联盟而做出的准备,就像是狮子露出的獠牙,就算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利奥波德一世,勃兰登堡大公腓特烈,或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都不会只因为荷兰的几句哀求就出兵,就算是也面临着威胁的丹麦-挪威国王克里斯蒂安五世也是如此,这位老国王就算快要死了,也咬紧了牙关,要从荷兰身上撕下一块好肉来。

    在这里就不得不赞叹拉罗什富科公爵的手腕了,他很清楚,人们对轻易得来的东西从来就不屑一顾,但对于自己想方设法谋求到的却深信不疑,而且作为一个法国人,他直白地指出荷兰首相与勃兰登堡有交易,也许会让人怀疑他在挑拨离间,他一开始做出了胜券在握的姿态,让人们确信阿姆斯特丹已在法国国王手中,后来又匆匆离开(或者可以说是逃走),又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荷兰首相将阿姆斯特丹卖给了法国的敌人……所以他才会失去原先的从容与安心——在交接舰船的时候,他更是长吁短叹,欲言又止,做出了我知道很多事情,但我什么都不能说,只是出于对朋友的情意,我希望你们能够了解到我的意思等等诸如此类的样子。

    只是在路易的推动下,查理二世背信无义(对于一个君主来说,理所应当)的行为,让威廉三世只能在整个紧张的时刻屈尊在伦敦塔做一个尊贵的客人,没人知道他去了哪儿,或许有人知道,但可笑的是,威廉三世与查理二世的往来,一样会让他在荷兰人心中变得不可信任,确切地说吧,这点从他还未成年,监护权初初从离世的母亲手中转到议会手中的时候,他身边的英国人都被赶走(即便他努力争取和哀求过了)上面可窥一斑了——所以他们即便隐约知道,也不敢去诘问查理二世与英国人,只能暗中打探。

    他们是否被有意识地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暂且不得而知,但确实是一把非常好用的武器,约翰·德·维特,首相先生和他的兄弟就曾经使用过这柄武器,并且用它扼杀了无数政治上的对手,甚至包括荷兰共和国的缔造者威廉·奥兰治的子孙与继承人,他们也应该想到,会有那么一天,这柄双刃剑也会落到他们头上来。

    他们这样想,无可厚非,毕竟当时游曳在海面上的商船,有一半是荷兰的,荷兰每年从证券交易所得来的股息收入价值两千五百万荷兰盾,相当于两百吨白银,国王与公爵都需要向他们借贷,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填补整个欧罗巴国家的国王与皇帝空虚的国库……这让所有的荷兰人感到骄傲,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一只羊越是肥壮,就越容易成为狮子口中的美餐。

    但现在不会有人听他解释,若是在一个月前,或许还有可能,但在流言发酵的这段时间里,路易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在拉罗什富科公爵带回了舰船后,他就立即发布敕令,不再允许法国的商人与荷兰通商,或有任何财政上的往来,荷兰商人们利润的最大源头被立即扼断,紧接着,就是商人们为了减少损失,而大量地解雇工匠或是文员,数之不尽的人一下子失去了原本即便不算是丰厚,也可以说是充裕的收入,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更是如同洪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