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乡镇税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原木市场(2/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渐鼓,走南穿北,社会阅历丰厚。与税务人员打交道,他们不像街头路脑的摊贩们,眼睛死死盯向几角几分,像是要把一分钱掰成两半使。和小摊小贩相比,木料老板大气,老成持重,穿着得体。特别一位名叫郭凤鸣的老板,着了一件毛料衣服,手上黄金戒指发亮,头发一丝不乱,在三人面前,“哈哈”笑着,一脸富态。他面前的一只炉子,炖着滋补品,排骨香飘四溢。

    谈过公务,郭凤鸣邀请三人晚上下班后赏光,来与他分享炖排骨。说着这话,郭凤鸣大大方方,说我刚从外地州拉一车原木回来,你们过来,麻烦给我定了税。

    谷文武吸饱烟起了身,让张凤鸣上前带路。张焕娣和王志山则一左一右,族拥着谷文武,跟了上前。

    一行人正往前走,一堆去了皮的崭新木料挡了去路。谷文武环顾四周,正要差王志山去找人,有人应声,走了出来。

    来人名叫李八六。张焕娣向王志山小声介绍,李八六是最早做木料生意的老板之一,为人厚道,在纳税上基本不用费心。

    这话令王志山肃然起敬。他打量李八六,只见他穿了一件洗得发白的卡基布中山装,风纪扣扣得严实,一直扣到最上面一颗。和郭凤鸣的高调相比,李八六看上去四十岁开外年纪,声音低沉,为人低调不知多少。木料前。李八六与谷文武对了数目。李八六脚下一双黑面白底的布鞋,手工针线做成,格外显眼。他整个人让人感觉厚道、朴素,透着传统。王志山满是感叹:

    “来江北这么多天,第一次见到如此低调的老板!”

    双方记下数目,谷文武报出各种规格木料的价格,让王志山逐一计算金额,最后报出总价。王志山拿手的就是计算。他不用计算器,“一口清”,给出了结果。

    速度让谷文武连连夸赞。等张焕娣复核过是同一结果无误,谷文武一甩头,将额头的头发飘逸地抖了抖,对着李八六道:

    “八六。你看这堆木料总一共是柱子六十棵、行条二十棵,楼楞二十五棵;我们估税的价,你知道的,我就不单独说了;你我打交道这么多年,算得上老熟人了。拢共六千四百五拾元,原本二五添作十的,既然我们熟,让你点,抹了零,化整六千元。百分之五的税,收你三百元钱。你看,钱哪天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