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铁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32章(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陛下,当年禁乞是朝廷为百姓将来计,至今已经禁乞二十年,二十年来,世间早已无丐,今日开禁,不过只是废以旧法而已……”

    争议的核心就是官府粗暴简单的直接禁止行乞,是否会对普通百姓的生活造成影响,尤其是那些贫苦百姓。

    “将此案留中,非是朕不仁,而是朕不意以以天下百姓之赋税养活懒人,大明……”

    “诸卿不必紧张。朕的心里还有些疑惑。”

    毕竟在这个法令之中暗渡陈仓的并不仅仅只是废除禁止乞讨,同样还有其他的一些办法作为补充,尽可能的将人口留在本土。

    但是他们却又无法直接反对这一切。毕竟,一直以来陛下对海外移民的支持,可以用不遗余力来形容。更何况移民事业还直接关系到诸位皇子将来的封国,如果直接反对的话。势必会激起陛下的不满。

    提及“采生折割”时,朱明忠的语气中带着透骨的冰凉,在这个时代他目睹太多的这类暴行,甚至就是在二十一世纪对于“采生折割”也偶有听闻。

    眼见陛下的语气变得严厉起来,一旁的方以智赶忙打圆场道。

    朱明忠打心眼里非常清楚,有些东西一旦开了一个口子,恐怕连想禁都禁不了,所谓的“禁止”不过只是笑话。他当即将草案往桌子上一扔道。

    “断无需要之理,有养济院、济贫院、孤儿院既可济扶老弱妇孺,能够济扶天下老弱妇孺就已经是大仁了,至于仁至于万民、济扶天下之人……那不是仁,那是害!养懒人……只会让人越来越懒!”

    方以智赶忙持象牙笏板领命道。

    “陛下,您觉得《济贫法》有什么不妥吗?”

    尽管现在大明不可能建立那样的社会福利体系,顶多也就是拿出一些粮食银钱,保证一些人能吃饱饭,但是必须要防微杜渐。

    “张卿家,既然今天百姓富足,再无饥寒之忧,那么废不废旧法,又有何区别?既然百姓不意出外乞讨,那么旧法即便是存在,也是于民无扰啊!说实话,就朕看来,一旦此法废止,诸多旧时乞行恶行就会再次出现我大明朗朗乾坤之下!”

    “那就拜托诸位卿家了。”

    尽管所有人都很清楚,海外拓殖是陛下倡导的。而且有利于大明内部的平衡。但是现在在很多人看来。随着大量人口涌向海外。已经对大明的将来造成了新的危机。这种危机是大明国内的人口不断减少,势必会影响到大明的国力。

    “当年‘禁乞’期间,各地官府对各地丐头加以侦讯,发现‘采生折割’这种骇人听闻之事,各地皆有,那些歹人为了骗取钱财,以此来博取世人的同情,获取大量钱财。捕获正常的人,通常是一些儿童,然后用刀斧将他们弄成残疾,甚至是将人弄成动物形状……诸位可曾记得,当年曾有报纸报道,当地有老乞丐牵着一只狗熊在市场上表演,狗熊体型像马一样,能够写诗词。禁乞后,老乞丐被捕,巡检本计划将狗熊送入动物园,谁知那狗熊写道自己是长沙人,自小被乞丐捉去,先用哑药使他不能发声,有用针浑身扎伤,随即杀狗熊取下皮包裹在身上,永不脱离。乞丐天天牵着他骗钱无数。众人惊恐将他送入官府,随还其家……其实这狗熊就是人,只不过用残忍的手法将其变了样。此事真假难测,但是最为常见的做法是将捕来的孩童身体弄得残缺不全,以博取别人的同情。如此‘采生折割’的暴行,正是那睦所谓可怜人所做,可怜他们?谁去可怜这些人?”

    “你们说解禁,解禁之后,要是有人再行以‘采生折割’,谁来负责?是你,还是朕?”

    不过此刻的他更为关心自己接下来要挽回这一切,而不是让陛下误会自己。显然陛下刚才已经以极为明确的态度否决了“禁止行乞”。可能接下来万一导致《济贫法》被陛下否决,那可就是罪过了。

    看着面前的诸卿,朱明忠语重心长地说道。

    “当年,朕之所以在设立济贫院时,强调‘有劳动能力的壮年者不济’,之所以这么做,一来是济贫、养济乃是出于对无劳动能力的百姓的体恤。时值壮年的丁壮要是认真劳作,又岂会愁衣食?就像现在许多贫苦百姓一般,官府屡屡鼓励他们租种官田、移往诸夏,为何屡屡为其拒绝?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受不了劳作的辛苦,如果这边一准行乞,指不定明日他们就会抛家舍业甘为乞丐,所以当年朕才会说‘济贫不济懒’,只济老弱妇孺,不济青壮。至于……”

    听着张煌言冠冕堂皇地为“解禁行乞”抛出一堆理由,朱明忠不禁有些哭笑不得,他微微平复了一下情绪跟着开口说道。

    “大明能有今日,全是以法制国之功,这立法之事事关重大,事关大明未来数百年之安稳,所以涉及立法之事,一定要谨慎行事才行。否则就算立法的本意是出于善意,却会弄巧成拙害了百姓。就像这份《济贫法》。朕相信诸位卿家在制定这份草案之初确实是抱着救助穷苦百姓的想法。但这其中的一些条款真能帮助百姓摆脱困境吗?”

    “恩,那就照卿家的意思去办吧,至于这济贫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