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铁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31章(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摇着头,周昌冷笑道。

    “侨民,必须要加以保护,这是不能动摇的原则,既然侨民的利益遭到损害,那么,大明就必须要有所行动,德里方面……”

    而且,他也知道,自己身在内阁中的作用,就是为了达到文臣与勋臣之间的平衡。不过在大多数时候,他都会保持与方以智的一致,从而达到内阁内部的稳定。

    说话时,周昌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事实上,在使用奴婢的问题上,朝野一直都是争议不断,《大明律》禁止了明人自卖为奴婢,同样也禁止使用明人为奴婢,违者举族流放万里,但是却不禁止使用海外奴婢。这直接催生了一个庞大的海外奴婢贸易,这一贸易现在更是愈演愈烈。

    反击大义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大义去反击。

    其实,至少在这件事上,朱明忠真的误会了周昌,他从来都不是什么道德君子,之所以会站在道德的角度上高谈阔论,完全是因为在他看来,解救侨民是大义,这个大义是不容辩驳的,但是那些侨民呆的地方,实在是让人无法认同,会让朝廷陷入接连不断的麻烦中。

    沉吟片刻,朱明忠对一旁的侍从官令道。

    “陛下,伪周是什么人建的?是吴三桂,或许他已经身死,尽管现在伪王已经换为他人,可是他们毕竟是汉奸,他们逃到异域,至今没有受到惩罚,已经是法外开恩了,现在还要派兵保护?笑话,这是笑话吗?”

    不过,他仍然取出了草案中的条款向询问道。

    “这次议题不涉及这个问题,此议改日再议。”

    “没有差错?那么之前朝廷颁布的法令呢?”

    改日再议……议个毛线!

    所谓的“政治正确”其实就是站在道德的致高点上去指责其它人,在某种程度上这确实是无懈可击的,毕竟,绝大多数人总有一些顾忌,甚至就是朱明忠自己,也要顾忌后世史学家对自己的定论。所以也只能隐藏起内心的想法。

    不派兵?

    坐在龙椅上的朱明忠,思索片刻,然后开门见山的直接问道。

    他必须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周昌当年成为包衣,不是心甘情愿的,他是被迫的,他直到现在,都无法忘记那些人给他带来的耻辱。

    “其实培公如果当想要放还那些奴婢,不妨从自身做起,我记得上次到你府上,你那府上的色目婢的舞姿,那可是优美至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若是放还她们自由,不定她们公开表演,也可娱乐大众不是?”

    周昌恭恭敬敬的回答道。不过陛下的话,让他觉察道,陛下对于伪周的态度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不称“伪周”,而称“吴周”,难道说,陛下对那里是另有打算。

    随意的摆了摆手,然后朱明忠又说道。

    “陛下,臣以为,奴婢贸易必须要停止,既然朝廷不许明人自卖为奴,不准明人为奴为婢,那么天竺婢、南洋婢、色目婢、西洋婢等等,也理应停止,诸夏蓄奴已经为人所不耻,今日,如若我大明为侨民的奴婢,断然兴兵加以支持,岂不就是助纣为虐?”

    内阁!

    但是这样的念头,朱明忠也只是在心里想想,就像在另一个时空中,许多人之所以表面上支持政治正解,是因为政治正解,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个人的道德观。

    看了一眼周昌,朱明忠果断的摇头说道。

    人,总需要表明立场。

    对于大明的文臣而言,能够进入内阁,成为当朝辅臣,无疑是他们中许多人毕生的追求,成为内阁辅臣,除了才能之外,更重要的是机缘。

    大明禁止乞讨,将乞丐流放到海外,是为了充实海外殖民地、诸夏,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多年来如一日的推进,直接让乞丐这个行当从大明消失。但是《济贫法》却准许乞丐在某些特定区域内乞讨,这无疑是与禁止乞讨的法令是相互抵触的。

    周昌的立场非常简单,无非就是向世人表明,他对满清、对汉奸一直怀有刻骨铭心的仇恨。当方以智主张救援的时候,他自然是第一个站出来加以反对,当然,他反对的不是救援侨民,而是反对帮助伪周。

    朱明忠指着草案中的一条以嘲弄的语气责问道。

    作为个人,周昌必须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只有如此,他身上的污点才不会为他人所指。有时候,污点可以成为他人攻击自己的工具,当然,也可以作为表明态度的利器。

    在立法的问题上,朱明忠几乎不曾插手过,当然,除非了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不过就今天的这份草案,却让朱明忠感觉到几分为难。

    而对于以州卒小吏,且曾依付过清虏为包衣的周昌来说,他之所以成为阁臣,也是因缘际会,尽管他的出身上有些污点,可是,他却巧妙的对自身的污点加以“修饰”。

    说着他转身陛下,然后说道。

    圣裁已经做出了,既便是有各种意见,作为大臣的众人也只能选择服从,对于这个结果,方以智并不觉得有什么意外的地方,跟随陛下多年的他,很清楚陛下是一个极为护短的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