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铁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0章 远忧(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尽管这么自嘲着,朱明忠眼神中依然还带着一些忧色。

    和陕西相比,河南北直隶以及山西等地的穷人,就好像是活在天堂中似的,而之所以穷,就是因为土地的产出有限。当然,也因为满清的压榨,但在朱明忠看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出在土地上。

    即便延续华夏文明的代价是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他也在所不惜。毕竟,从另一个时空来到这个时代的他,深切的感受到了文明被摧毁后,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

    这样的一声反问,让钱磊、朱大咸的额头不禁都冒出汗来,而朱章培这个在过去几年间,一直旗帜鲜明反对“长子继承制”的人,更是惊骇的睁大眼睛看着陛下,那目光尽是不敢置信的模样,甚至就连那嘴唇也轻颤,他压根就不敢相信,所谓的“土地兼并”的根子,居然在这个地方。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愿望,朱明忠的愿望非常简单,他既希望建立一个属于他的千年帝国,同样也希望华夏文明能够千秋万代的延续下去,甚至对于他来说,后者远比前者更为重要,在制定有些政策的时候,他甚至会向后者妥协,那怕代价是牺牲朱家的江山!

    一百年?两百年?

    心里这么寻思着,朱明忠朝着陕西看去。

    沉思中,朱明忠想到同样实施长子继承的欧洲,出现在城市贫民,他们在街上游荡着,每每成为暴动的根源,到最后,是工业革命改变了一切——工厂吸收了剩余劳动力。

    看着陛下,朱章培似乎明白了,明白了为什么陛下会固执的强令推行“长子继承法”,是为了让百姓自愿往关东、往南洋异域移民?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天下百姓不再像过去一样,不断陷入大乱大治的循环之中。

    “陛下分封海外诸藩,不就是为了带走多余的人丁吗?陛下现在有九子,而且现在陛下正是春秋鼎胜,他日必定如高皇帝一般多子,有数十子分封海外,按每子万余王卫,即便是只像高皇帝那样只有三十余子,既可带走50万青壮再加上他们的妻女,便可带走百万人之多。”

    医疗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一些朱明忠带入这个时代的医学技术,对于医学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个牛痘不知救活了多少人,至于产钳的发明,更是进一步推动了人口的增加。

    不担心民变,是因为绝对的武力优势,相对于民众,官军有绝对的武力优势,而且与旧时的明军不同,现在的明军正值气势最盛的时期,可是将来呢?

    但愿大明的工业发展,也可以吸收足够多的剩余劳动力吧!

    凝视着陕西的方向,朱明忠语气低沉地说道。

    作为大明,应该说是新明帝国的奠基人,朱明忠希望自己能够建立的是一个千年帝国,而不是一个三百年轮回的帝国,或者说,是另一个满清,在两三百年后,被另一个王朝取代。

    当真饿死几万几十万又有什么呢?甚至他们都激不起民变,不是因为他们现在还能吃上饭,而是因为朱明忠根本就不怕。

    一家一姓的天下,总归是一家一姓。

    甚至穷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移民!

    这个时候,除了垂首表示死罪之外,无论是钱磊,还是朱大咸只能一头雾水地看着陛下,他们的心里真是不大明白陛下又在想什么。

    只有移民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有人说,朕用长子继承制,实在太过残忍,让天下兄弟离散,让父母不能与子孙相聚,实在是有违人伦。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自秦汉以来的,我汉人就是三百年的循环,大治、大乱,乱世、盛世,如此循环之中,文明被摧毁,亿万人死于兵祸,实行析产制,兄弟共分家业,看似照顾了所有人,可是富不过三代,即便是豪富之家,家业分上三代后,也就变成了小康之家,而小康之家抗风险能力几乎为零,每逢灾荒疫病,为了活命典房卖地就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所以,土地兼并就会自然发生,如果不为了活命,谁人愿意抛售家业?兄弟分家的析产分的是什么?分的是越分越穷,到最后,看似人丁兴旺,可不过只是一群穷光蛋罢了,每逢灾荒,为活命纷纷把祖业典于富人,自己租田维生,如此土地也愈发集中,而且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到最后天下半数之人皆是身无立锥之地,天下自然不能能长治久安?然后乱民四起,民变不断,然后亿兆百姓死于改朝换代之变,天下黎民何罪,尽管每隔两三百年,便遭此浩劫?”

    钱磊的连忙于一旁附和道。

    那里的百姓吃的是什么?

    “这长子继承或许可以解决些许问题,但是……只能交给时间去证明了。”

    操心两百年后的事情?

    或许,每一个皇帝都希望自家的江山千秋万代,可是谁又能料想到几百年后?

    “以关内的土地来说,养活一万万人,可以让这些百姓过上衣食无忧且颇为富裕的日,一万万五千万就已经极限了,要再多的话……”

    呼了一口气,似乎想要把胸中的那点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