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之气给吐出来的朱明忠,突然感觉自己似乎有些太过伟大了。
“不说其它,这几年接受牛痘试验,已经极为成功,接下来会在全天下进行普及,再加这几年如接生等医疗技术的改良,也会使得人口进一步增加,这天底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但是随后,他想到过去几十年,于乡间目睹的家族兴衰,不知多少显赫之家,在几代分家之后,就变成了小康之家,若是碰到灾荒劫祸,往往只能典售祖业维生。寻常百姓家确实没有抗风险能力,只有那些富足人家才有相应的度过灾荒的能力,可是这富足人家若是再经两代分有,那恐怕就连小康也算不上了。
实在太穷了!
其实,从来都没有人能猜到陛下的心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朱大咸的话音刚落,朱明忠就摇头说道。
见他们没有回答自己,朱明忠便朝着陕西的方向看去,然后忍不住摇头感叹着。当时他想到民间微服走访,想着体察一下民情,视察一下陕西的民情,可是却只见到了一片贫苦。脑子里又一次浮现出,在陕西看到那些的村落的场面。如果要去形容陕西的乡村的话,那么一个字就行了——就是一个“穷”字!
即便是再自私,他必须要首先考虑到文明的持续!
但是,有些问题,他必须要去考虑!
摇摇头,朱明忠长叹道,那神情中尽是烦恼状。
“不够啊!”
只是,这天下人又有几个人能体谅陛下的苦心呢?
“陕西土地贫瘠,一亩不过斗粮,为了尽可能的多打粮食,他们只能开垦更多的土地,但凡是可以种的地方,都种上了粮食,现在人少地方尚是如此,更何况将来?长久下去恐怕真要出问题的……”
“不够!”
不过只是一碗小米粥,锅里头煮的也不知道是什么菜,反正,在那里见到的每一个老百姓都是一副骨瘦如柴、营养不良的模样,大多数百姓的脸上有的只是麻木,他们身上的衣服也都是补丁落着补丁,一身衣服早就烂得不象话了。甚至有的人家穷到了几个人穿一条裤子的地步。
即便是不出洪秀全,到时候,万一再出现一个李秀全,甚至于……谁知道呢?一两百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模样要,现在朱明忠也看不到,毕竟,现在世界已经改变了,现在工业革命已经在大明开始了。
拥有超过这个时代的见识的朱明忠,清楚的知道,在另一个时空,一百三十年后,这个国家的人口就突破了四万万。那个时候,可真是遍地惊人的贫困啊!
可是这场革命,却无法改变大明地少人多的现实。
“现在,陕西,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环境不断恶化导致了这一切,毕竟,从秦代直至唐代,陕西都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但是地少人多带来的过度开垦,摧毁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才让现在的百姓日子越发贫困,想要改变这一切,只有一个办法!”
除非等到工业革命的发展,等到化学肥料、深层机井等设备的出现,才有可能够改变这一切。可是那种改变也是有限的。
这一声反问,让钱磊、朱大咸等人皆是一哑,他们知道那里是什么情况。
“仅仅只是这些人,还不够,现在陕西的问题是地贫,即便是迁移出去几十万人,也是于大局无补,过度的开垦只会导致其环境的不断恶化,所以,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切,就必须尽可能把当地人迁移出去!”
“陛下,您是在为陕西移民一事烦恼吗?”
摇摇头,朱明忠看着黄河,缓声说道。
“臣等死罪……”
“陛下,现在陕西省巡抚,已经开始组织移民了,许多一贫如洗,且土地稀少的百姓,会尽快迁出去的。”
“朕不是为一个陕西而烦恼,大明现在有六七千万人,至于陕西不过只是一地,即便是当真……”
朱大咸试探着问道。
“朱阁辅所言甚是,陛下分封诸藩就是为了让我汉人在南洋、在普天之下开枝散叶,如此,这国内人口势必不像陛下所言那般多……”
凝视着远方,朱明忠先是沉默片刻,然后又说道。
“你们不懂啊!”
那里的情况,与中原各地截然不同。
“不至于那样多。”
摇摇头,回忆着另一个时空中,外国人口中满清那遍地惊人的贫因,朱明忠继续说道。
朱大咸的胸色也变得不太自然。
“朕的想法是,尽可能的多迁,迁走当地70以上的人口,尤其是渭河以北,尽可能的迁往东北、四川!非如此,不能改变当地的环境,不能改变当地百姓的生活!”
在河边缓缓而行的朱明忠,若有所思的看着黄河。
陛下的心思越来越难捉摸了。
“那里现在是什么情况,你们就没有看到吗?”
“现在大明,有朕在,自然没有什么担心的。可是将来呢?朕要是不在了,朕担心,到时候,会出第二个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