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亭的话声不大,充其量也就是他们两人能够听到,即便是汤斌自己听着也有些费力。再加上这车马喧嚣的,除了汤斌之外,倒也没有人能听到两人的对话。
可万一他们要是得到这些粮食,趁机一路打过嘉裕关,再打下那个嘉靖年间就丢掉的关西七卫呢?
当右翼军越过将靖虏卫(靖远县)一分为二的祖厉河向着兰州城逼近的时候,兰州城内这会同样乱哄哄的,一个半月前抵达兰州,在这些修整的朝廷,再一次踏上了征程。
“哎,这又有什么呢?现在我等宿于荒野,无聊之时,吹吹萧,也是人之常情嘛,况且这萧声也应了现在的景,起来吧!”
终于还是要走了!
“西出阳关无故人……走吧,走吧……”
大明兴乾七年(大清天承七年)六月初九,随着一道旨意的下达,数万满清官民从嘉裕关出关,一路往西域赶去。
见汤斌望着东方沉默不语,李伯亭便轻声问道。
被主子这么一关心,明珠的心头顿时一热,眼泪流了下来,连忙又跪下答道。
这个词还真是第一次在汤斌的心里浮现,他先是沉吟片刻,然后摇头说道。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先是通过镇浪卫,然后又过凉州卫,接着又是山丹卫、甘州五卫,在陕西行都司所在修整了几天后,又往甘台所赶去,最终到达最西北的肃州卫。
可大明即便把奴儿干都司的都纳为本部行省,为什么就不能收复“蒙古七卫”?
听着皇帝忧心忡忡的话语,明珠连忙答道。
难道将来的大清国就要在这样荒凉的地方立国吗?
骑着马夹杂在西撤的大队人马中,李伯亭看着身边的汤斌,轻声说道。
当年元顺帝逃入草原的时候,恐怕也是这般的仓皇吧!
想到这,玄烨的心情不禁变得有些难过。唉,当年入主中原的大清国,居然落到如此下场,难不成这就是气数?
其实原本的按照计划,朝廷在这里休整一段时间后,就要一路向古浪所、向凉州卫,一路朝着嘉裕关西撤,可是谁曾想,因为有遥言称明军出现在大松山一带,威胁到了镇浪卫,而镇浪卫又朝廷西撤必经之地,在没有弄清楚情况之前,仓促离开万一被明军半路劫了道,那大清国可就全完了,所以朝廷才一直拖延到现在才从兰州离开。
不往西域去,还能去那呢?
此刻,玄烨的心潮起伏不定。明珠的话是不无道理的,确实,西域太远了,也太荒凉了,这地方荒凉到就是马匹吃的草都要从千里之外运来,荒凉到哪些水井一堵,就能把大军给渴死。
这地方,确实不适合大军征伐。
可即便是如此,他却不得不去思索一些事情。在下旨离开肃州卫之前,他曾连下几道密旨,要各地的清军依次离开驻地,全力撤往嘉裕关,然后再撤往西域,同时又不准擅自撤离,以免损害朝廷的大计。
对于身处兰州上下的满清官吏来说,他们所有人都很清楚楚动,他们已经没有时间了!
“?”
这同样也标志着,满清被彻底的赶出了大明!
就在汉官们惶恐不安的以为自己要被抛弃的时候,皇上却没有同意,而是派出侦骑查探大小松山,在反复确认安全之后,仍然选择按计划离开兰州,这也让如汤斌等汉官能够与其一同离开兰州,不需要再担心自己被朝廷抛弃。
“老天保佑大清,保佑皇上……”
“终于要走了!”
在这么为朝廷祈祷着的时候,汤斌的脸上尽是感动。当初在明军出现在大松山的消息传来的时候,面对因于兰州的现况,朝廷中的大多数官员都主张皇上领兵先绕道从西宁卫撤离开,尽管那一路的需要翻越大雪山才能抵达凉州卫,可相比于坐困兰州,确实是再好不过的选择。可这么一来,意味着大多数汉官都要滞留在兰州,因为皇上是领兵离开,而随朝廷西撤的汉官大都是文官,暂时自然只能呆在兰州。
难道就在这里等死吗?
见他跪在地上请罪,玄烨摇头说道。
因为注意到皇上的心情低落,所以没有任何人上去触眉头,只是让皇上自己在那里骑着马向前走着。
后悔?
这样的一番感叹之后,汤斌扭过头来,双腿一夹马腹,便随着大军一路往西,那神情坚毅,再没有丝毫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