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铁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2章 西出阳关(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居然是皇上,连忙跪下叩头请罪道。

    就在这时,隐约的他听到一阵萧声,在惨淡的星月下,荒漠的草滩上,他看到一个人站在那里正在吹萧。玄烨便走到面前。

    只要有几十万兵丁,就足以让大明不敢轻易来犯!

    尽管对于西域的贫瘠他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可是却没有想到,会这么的贫瘠。这连草木都无法生长的荒山秃岭地方,又会是什么模样?

    因为没有人打扰,所以玄烨才能细细的打量着周围,尽管在离开西安后,他就发现这越往西这山就越荒凉,离开了兰州之后,所看到的就是只长着些荒草的荒地秃岭时,他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闷了。

    “仁礼老弟,朝廷对为兄有知遇之恩,若是没有先帝,没有朝廷,为兄又焉能有今天,这后悔是万万不会的,为兄心中只有一念,报效朝廷,报答先帝,纵是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辞!”

    粮食!

    “关西七卫”是明朝在嘉峪关以西设立的7个羁縻卫所,因七卫首领皆为蒙古贵族又称“西北七卫”和“蒙古七卫”,或许这“蒙古七卫”在嘉靖以后完全被土鲁番汗国吞并。

    说完,玄烨径自转身去了。等明珠回过神来,抬头看时,皇上已离开了,满天的星斗之下,茫茫草原上只有他孤零零地跪在那里……

    明珠随后又叩了个头,然后才战战兢兢地站起身来,在他起身后玄烨打量了一下明珠,只见他瘦得皮包骨头,非但胡须乱作一团,就连本应该剃光的头上这长着寸长的短发,大抵上现在大抵上都是这副模样吧!

    玄烨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着,一边信步走向帐外。贴身的太监和几个随从,连忙给他披上一个斗篷,跟了出来。他就这么在营地中漫步着,他一边走,一边皱眉思索着,已离开了汉地的他,即便是直到现在,仍然无法适应这西域的荒凉。

    “奴才遵旨。”

    离开了这里之后,再往西去就再不是汉地了!

    “难不成还要把这地方也让他们不成……”

    置身于肃州卫城之中,玄烨看着那嘉裕关,这关外就是西域,而关内就是汉地,尽管这块汉地曾离开汉家王朝数百年,直到洪武年间才再次为汉人复置,可总归是汉人之地,汉人之土。

    明珠哽哽咽咽地说完,一个头叩下去,趴在地上,再也不抬头了。

    “若是能再来一次的话,你还会这么做吗?……”

    “如此大好河山,居然尽数丧于贼寇之手,天下黎民何辜,居然为贼寇所使!实是我等无能啊!对不起皇上,对不起天下的百姓啊……”

    尽管内心痛苦非常,但玄烨还是下达了出关的旨意。

    “西出阳关无故人,此次西行之后,那西域只恐再无故人了!”

    或许汤斌这个喜欢穿破旧官服上演清官秀的‘大清官’对于中原没有丝毫的留恋,只是一门心思的臣事异族,甘为走狗、奴隶,可是对于曾经以“中原天子”自居的玄烨来说,他却舍不得中原,那怕是在离开的时候,也是三步一回头,五步一垂首,这一路走的很是艰难,至少对于玄烨而言,当他看着道路两侧的山岭越来越荒凉,望着那荒凉的不见树木的荒山秃岭,呼吸着那扑面而来的尘土,玄烨的神情显得有些低落。

    这不正是当初王化行对他说的话语吗?甚至他的心中也已经有了打算,只是明珠现在又一次在他的面前提及此事了,想到这阵子只是一味的忧伤,他便轻轻地叹了口气说。

    “孔伯兄……”

    玄烨点了点头。

    在发出既刻出发的旨意,在数万军民开始移营的时候,坐在在大车之中的玄烨整个人却都陷入了沉思,有些失魂落魄的他,这一次并不愿意骑马,也许是因为不愿意见到关西荒凉,不愿意目睹离开时的忧伤。

    不要说是皇帝,就是旗下普通的兵卒也不愿意在这地方等死,现在唯一支撑着他们的就是,至少他们的家人已经平安到达了盛京——那是位于天山脚下的新城,是大清国的新京,那地方的土地肥沃,他们只要到了那,就能过上安生日子……

    “这件事,怕是没有那么容易啊!咱们现在是离开了汉地,可当年元顺帝不也逃到了草原上吗?但是朱洪武又岂曾放过他,不还是不断的派兵攻伐草原。”

    相比于悔之晚矣的李伯亭,汤斌凝视着东方,凝视着家乡的方向,良久之后才长叹道。

    这么一番信誓旦旦的话语从汤斌的口中说出的时候,没有怀疑他说的是真话,看着义正词严的汤斌,内心早就悔恨不已的李伯亭只是在心里长叹着,他现在是悔之晚矣,反倒是汤斌却从不曾后悔过。

    所有的一切不过只是一场梦啊……

    “唉,明珠啊,你说的对啊,朕这阵子是着相了……只要朕锐意进取,又岂需惧怕大明?”

    “仁礼老弟是想问,为兄是否后悔?”

    摆摆手,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玄烨的身体甚至都有些摇晃,从此之后,他就再不是什么中原天子了,他这个大清国的皇帝,只是酋首胡皇而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