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半妖青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章 正文2(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叮叮——”瓦缸佩戴的智能手表接收到消息。

    瓦缸点开看了一眼,极为激动的到我耳畔耳语,“老板,大事,暗门收上来一封宋末用绢写的书信,书信上有一片九璋的下落。”

    “给我看看。”我内心没什么起伏,只是稍微感兴趣。

    希望越大,失望也会越大。

    瓦缸把高清图传到平板电脑上,放大来给我看。

    书信来自苏黎世拍卖行,拍下后附赠了买家高清大图。

    上面印有拍卖行水印。

    像素清晰到绢布上丝丝入扣的纹理,都十分的清晰。

    我把平板拿在手里观看,“阿拉伯文?”

    “从书信上看,是个来宋的阿拉伯商人,写给自己的好友的。”瓦缸回答道。

    从公元4世纪,阿拉伯商人就在中土往来频繁。

    尤其是唐宋时期,更是到了巅峰。

    留下了不少西欧货币,以及刻着阿拉伯文字的墓碑。

    但凡对唐宋文玩感点兴趣的,多半都会认得一两个阿拉伯字。

    瓦缸天生上进,还专门系统学过,翻译给我听,“阿拉伯商人叫瓦希德,写给洛阳的一个朋友,告诉朋友自己带着妻儿和一块心爱的玉片,打算乘船回到故土。”

    随后瓦缸又给我看了一幅古画,画卷上是两个弹琴作诗的人。

    一旁的矮几上正放着一片古怪的玉石,不仅形貌上和周朝礼器玉章一模一样。

    色彩上很是杂乱,在画卷里很突兀。

    九璋有一特性,遇光会由纯白折射出五种色彩。

    有点像是古书上对和氏璧的描写,“星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

    也就说和氏璧同样在不同光学角度,会呈现不同色彩。

    给人感觉不像玉,而是不值钱的拉长石。

    画卷和书信作为同一墓主的陪葬品,佐证了书信中阿拉伯商人带出海外的正是“九璋”。

    “查过这个阿拉伯人的底细吗?”我盯着画卷上的彩色玉璋,基本认定此物就是九璋。

    瓦缸严肃的摇摇头,“瓦希德带着九璋出海回国了,然后就再也没消息了,欧洲史也没有这艘航船的记载,我看多半是沉了。”

    “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