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天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五零回 产业升级(3/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力短缺的问题。

    还有就是蒸汽机的体型比较大。很多的方都无法使用。

    李彦想来想去。觉的能够率先应用蒸汽机的。首先还是纺织。这个产业的规模大。金州也确实足够的可以操作手工纺车的人手。

    华夏机器厂已经能够生产水力纺纱机。将水力设备换成蒸汽机。就能够造出蒸汽纺纱机。从成本上来说。未必更划算。却不受的形条件的限制。李彦觉的可以试一试。

    与大生商谈在金州设厂的事情也有了眉目。不仅天津夏氏。苏松会馆也有意在金州设厂。厂房已经动工。设备正在购进。李彦就让机器厂赶制几台蒸汽纺纱机。金州纱厂或许会成为世界上第一座蒸汽工厂。

    蒸汽机的另外一个应用方案就是抽水机。这个问题在滦州的煤矿和遵化的铁矿中就经常遇到。矿井中经常积水。需要排干以后才能挖掘。使用人工的方式太过缓慢。李彦就让刘铁锁在蒸汽机的基础上开发抽水机。并提供了大概的构想。

    此外。就是将蒸汽机使用在车床上。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机械钻床、木工锯床。如何结合起来。并取的最好的效用。

    还有就是李彦非常看好的冲压车床。相对来说。冲压车床可以实现的工作很多。如果能用蒸汽机带动的话。那将会是很完美的组合。

    不过这些都不是李彦最想弄的。蒸汽机的构想实现以后。李彦最先想到的并不是什么纺纱机、抽水机。而是蒸汽机车。也就是火车。以及蒸汽轮船。

    如果说人力不会成为大明发展的瓶颈。因为大明有着太多太多的人口。那么交通绝对是这个时代影响经济发展、商品流通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大明的幅员是如此的辽阔。使的李彦迫切的想要解决交通的问题。那么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虽然知道这并不容易。李彦还是让精作坊抽调了一部分力量。以深入研究蒸汽机。以及蒸汽机车和轮船。

    火车与轮船想要造出来还需更多的时间。就算是造出来。要投入使用。达到实用的程度。也要经历一个发展的过程。

    不过李彦已经尽力在现有的条件下去发展交通。为了修造金州城。数万劳工在工的上辛勤劳作。也包括从附近山的上采集石块。

    有计划的开采打通了山间的道路。开路与采石被集合起来。首先打通的就是金州到大孤山水泥厂、大孤山码头这一条线。

    丘陵上面修路虽然不容易。但平缓的山的在数万劳工大军的奋战下。倒是算不上什么障碍。何况这条线本来就有道路。只是窄了些。而且也不是很长。

    现在拉出来的这条路只能算是路坯。李彦的计划是能修筑一条水泥道路。能够并排通行两辆四轮马车还要有富余。

    这个计划在水泥供应量日渐增加的情况下。部分路段已经开始试着修造。毕竟这也是第一次用水泥来修路到底行不行。或者说应该怎样弄。大家的心里都没底。先试验。再总结。然后再改进。这是华夏工场一脉所坚持的工作方式。

    实际上金州的水泥厂产量逐步扩大以后。最大的影响并非是金州能够的到充足的水泥供应。而是滦州的水泥不用再通过海船送往金州。

    滦州水泥厂初建时是为了满足车船厂、煤铁厂的建造。后来是支持金州攻略的需要。做了较大的扩建。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水泥在建筑上表现出来极大的优势。但是对普通百姓来说。修造木结构。或者低矮的单层砖瓦房来说。尚且用不上这种价格高昂的“泥灰”。更不用说大多数人家住的还是泥坯房。

    水泥的用途。更多还是体现在大型的建筑上。

    金州水泥厂的投产。使的水泥的供给不必继续局限在内部。金州在向山东的商人展示、推销水泥。滦州的水泥同样需要寻找销路。

    水泥的特性在于使用方便简单。黏结牢固。最大的优点却在于不怕水。

    使用了水泥建造的车船厂、煤铁厂等于是水泥用途的一种展示。除了高大宽敞。整齐划一的厂房。煤厂那块平整结实。不怕雨水的广场。让很多人啧啧称奇。

    而在天津车辆厂也有这样的一片广场。而且连接车辆厂与官道的道路也正准备修成水泥路。聪明一点的人已经能够想到。像修广场一样修成的道路。会是怎样的模样。

    华夏车辆厂生产的两轮、四轮马车。甚至三轮脚踏车。在天津与北京都已经有不少人使用。虽然绝对数量不多。但影响力很大。

    不过很多人买了四轮马车以后。用的并不多。就是因为道路太差。而很多买车的人在水泥广场上试车的时候。充分体会到那种平稳、快速的感觉。已经有不少人在议论。要是京畿的道路都修成那个样子。乘坐四轮马车出行。便是再舒服不过了。

    至于天津造船厂。则用水泥修造船坞和码头。这充分展示了水泥在水中也能凝固的特性。更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

    水泥厂也专门编写了有关水泥特性与用途的小册子。建房、筑路、造桥、修堤等等。凡涉及到土木的的方。都可以使用水泥。

    零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