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要是不能。那就将辽民尽快撤回来。老夫这次也不怕得罪那些贵胄。该撤就得撤。”
“要是复辽军真地如战报上所说。取得大胜了呢?”严正中应下以后。却又多说了一句。
沈有容微微一愣。抬眼看向辽东的方向:“若是真如战报上所说。老夫当向皇上请旨。领军征辽。请入他李某人麾下。”
巡抚天津右佥都御史毕自严坐镇天津。总督辽饷。备办舟师。可谓位高权重。看到两份战报。特别是金州之战斩首三千余。也是愣了半天。
不过他见过复辽军的军容。也清楚这一个多月以来。从天津、滦州运往金州的大量物资。所以他觉得复辽军打了胜仗。并不是没有可能。要不然当初朝廷也不会支持复辽军坚守金州。
“金州城应该是守住了。不过这阵前击溃。斩首三千余。似乎有些夸大啊。”毕自严苦笑着摇了摇头。
天津兵备道贾之凤和李彦合作较久。闻言不由笑道:“或许是击毙三千余吧。听说前番徐大人从夷人那里购买的几门神铳。就送了一门去金州。听说这神铳威力巨大。可震数十里。杀伤建奴三千余人。倒也不是不可能啊!”
“贾大人谬矣。”毕自严笑着摇了摇头:“所谓神铳。不过是大一点的将军炮而已。射程最多数里。威力远没有说得那么夸张。”
“呵呵。还是大人见多识广。下官倒是没有见过神铳的模样。”贾之凤摇头说道:“金州情况到底如何。等明日首级解送到达以后。便见分晓。想来赢肯定是赢了。只是。要真如战报上所说……”
“那么本官会向皇上请旨。优先确保金州粮饷辎重的需要。但凡金州所要。定然全予满足。”毕自严向着京城的方向拱了拱手。沉声说道。
自从复辽军攻取金州。熊廷弼重新起用以后。北京城终于从辽沈之战失败的慌乱中安静下来。一次金州之战地胜利。重新燃起君臣百姓对于大明军队击败建奴的希望。众望所归的熊廷弼再度出任辽东经略。似乎也让人们相信辽沈之战地失败。全都是因为袁应泰的个人愚蠢。现在有了熊廷弼。便再也不用担心建奴了。
事实上。熊廷弼提出三方布置之策以后。在相关的人事安排上。就已经出现不和谐的纷争。
六月辛未。吏科都给事中薛凤翔上疏指出。经略驻山海关。无法直接指挥广宁驻军。故而应该授予辽东巡抚王化贞更大的权力。赐给王化贞尚方宝剑。令其相机行事。而此时。熊廷弼甚至还没有尚方宝剑。
壬午。广西道御史李应荐上疏。认为熊廷弼和王化贞。一人在关上。一人在关外。相距遥远而事情繁多。担心两人不和。请旨严令二人齐心合力。
熊廷弼则上疏辩解。认为他与王化贞过去的关系很好。现在也没有猜忌。上次就因为有人弹劾他不能团结将士。使他离职。使得辽东论于贼手。现在这些言官又无端要调剂两人的矛盾。万一以后他跟王化贞在公事上有些异同。而并非矛盾。这些言官肯定会重复以往地故事。造成新地事端。
这些奏疏的摘要。在邸报。或者华夏社送出来地情报中都有体现。从中可以看出。熊廷弼虽然被起用。但他遭到的质疑仍然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熊廷弼表现得非常大度。他先是请旨免去因为弹劾他而丢官地冯三元、魏应嘉、姚宗文等人的罪名。朱由校没有同意。
然后又请复用辽沈之战中逃跑的监军道高出、胡嘉栋、饷司傅国、同知张文达等。认为若是处分太严。会让以后的官员在失败的时候。选择投降后金。
这之后又举荐曾经同他有过冲突。互相弹劾过的刘国缙为按察副使。前往登莱招抚辽民。
又请科道九卿。举荐贤才。让他随材使用。请户、兵、工各部。齐心协力。以恢复辽东。
熊廷弼地一些做法。譬如复用逃跑的监军道高出等人。李彦未必认同。不过熊廷弼展示出来的姿态。却让李彦很是认可。
或许是吸取了前次督辽时的教训。熊廷弼不断为他过去。或者将来的对手说好话。出于公心也好。出于缓和各方关系。以免掣肘也好。这样的做法。从大局上来说确实有利于稳定辽东局势。至少熊廷弼应该是这样认为地。
不过熊廷弼所面临的也并非一路坦途。至少他想要的尚方宝剑、精兵、粮饷、器械等。都是姗姗来迟。
金州大捷、镇江大捷两份战报。恰似两道霹雳闪电。一下子打破了京城僵持的局面。各方势力面对这两个重大消息。反应不尽相同。
朱由校大喜过望:“此诚辽东第一大胜。三娃果不负朕。”
在李彦的刻意设计以及孙承宗的用心调教之下。现在的朱由校和历史上有很大区别。现在的朱由校似乎并没有沉迷于木匠活。反而对战棋十分感兴趣。通过战棋。他了解了很多治国治军的道理。处理政务也变得有条有理。
虽然他依旧宠信客氏和魏忠贤。但并没有荒废国事。这样一来。至少到目前为止。客魏自然也就翻不起什么大浪。
金州大胜、镇江大捷。似乎一下子让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