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决战198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合纵连横 二(3/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于一身的总统可以说是权倾一时,但是这个职位并非从诞生之初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至少从美国建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50余年间,在外交领域总统必须面对另一个庞然大物的制肘—那就是今天已经逐渐被世人所遗忘了的美国国务院,在漫长的岁月里美国国务院事实上包揽了所有涉及外交领域的事务。因此在那些年代里,面对着负有保管国玺职责,在各种重大仪式上,位列各部部长之首的国务卿,即便是美国总统也只能是无可奈何。

    但是随着冷战的到来,面对着权力高度集中的红色帝国的威胁,美国总统必须加强对外交事务和对外政策制定的掌控,而政府的其他部门如财政部、国防部等在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参与权的扩大,最终使得国务院的作用显著下降。而美国国会于1947年通过《国家安全法》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更使美国总统拥有了绕过国务院、架空国务卿的王牌—出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幕僚长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迅速成为美国总统制定有关国家安全政策最为倚重的智囊和主导外交政策的“私人大使”。

    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与背后有着千丝万缕利益关系的五角大楼并无直接联系,可以提供超然独道的见解。但更为重要的是总统无须经由参议院同意即可任命国家安全顾问。因此这个岗位自设立以来便一直成为总统在白宫之中安插自己心腹的不二选择。

    最初国家安全委员会只是一个总统在外交事务方面的咨询和顾问机构,帮助总统协调军方在外交事务中的作用。而国务卿也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法定成员之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作用日益增强。随着冷战的加剧和美国全球遏制战略政策的确立,在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的一个总的趋势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权力日增,国务院的权力益减。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的权力超过国务卿的权力。又由于各个总统的行政风格的不同,使其在对外政策决策中依赖国务卿的程度大不相同。

    而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尼克松执政时期,尼克松本人特别倚重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亨利.基辛格,而当时的国务卿罗杰斯则受到冷落。比如,当尼克松准备改善对华关系时,他是委派基辛格作为他的前哨人员,实施他的“登月计划”的。当时,罗杰斯几乎完全被蒙在鼓里。事后,为了不引起罗杰斯的不满,尼克松才把基辛格的北京之行告诉罗杰斯。后来在尼克松访华时,陪同他会见的是基辛格,而不是罗杰斯。这着实让罗杰斯感到难堪了一阵子。

    除了是国家安全相关事项的主要参谋之外,紧急事态之下,国家安全顾问还将掌握白宫军事办公室,负责向总统提供危机事件的最新发展。“刚刚接到报告,我们的准盟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处于二级危机的状态。”“二级?!详细情况呢?”里根总统条件反射似的按了按红色电话机上的白色按钮。

    为了防止窃听,所有通向总统的电话都装有“扰频器”,这是一种用电子设备将声音重新编排的保密装置。而里根总统所按的白色按钮则是一种多路通话装置,它可以把“扰频器”的电键编码通知电子计算器,只要一按电建序列中的一个按钮,就可以在刹那间接通所有内阁部长和白宫班子的全体成员。

    “现在正在向中央情报局(CIA)、国防情报局(DIA)和国家安全局(NSA)以及各军种情报和国外机构搜集详细情况。各情报机构都认为确实属于‘二级紧急状态’。”作为里根总统的第四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海军中将波因德克斯特显然对于目前复杂局势此刻也无法作出肯定的回答。

    “好吧,马上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你把要点马上整理出来,十五分钟后到我的办公室来。”里根微微皱了皱眉头,显然他很清楚中国目前和其北方邻国之间所处于的微妙关系。显然波因德克斯特所说的“二级紧急事态”应该是关于中苏之间的。

    “好的!”在得到了波因德克斯特肯定的回答并挂断电话之后。里根随后按动了与白宫秘书的通话按钮。在秘书应答的同时,他急速的说道:“紧急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全体成员,一个小时后开会,地点在我的办公室内。同时把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军控和经济问题顾问拉姆斯菲尔德也叫来。”里根总统等了片刻之后,又补充说道:“这样吧!召集人员之中再增加中央情报局副局长—罗伯特.盖茨,还有国防部长高级军事助理鲍威尔吧!”

    里根把听筒放回了原处,用细长的手指敲击着黑檀木的桌面,脑子里仍在想着:“二级危机状态!”对于损害美国国家利益并进而可能导致自由世界危机的紧急状态,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曾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程度,反复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盟友及战略要地的安全问题,都把全部设想的情况放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制定了可能发生的“危机程序”。这种程序共分为二十四级。而二级危机代表值仅次与美苏直接交战或发生世界大战的危机状态。不管这种情况是因于突然袭击还仅仅是擦枪走火。

    随后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