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国家军政大计,皆决于文臣,身任边防之职的武将都由文臣监军。
这是由于他们国家经济落后,财用不足,不能支持军队旷日持久的相持。
大明在萨尔浒战役和以后的各战役连续失败,问题都出自这里。
“我管他打谁,总之迷惑黄台吉就行。”
贺今朝对于这种“恢复”的事颇有心得。
从根本上说,都败于明朝统治集团内部糜乱,政治黑暗、腐败。
各路独自进行,彼此互不衔接,相距也比较远,如马林自开原一路,与南路刘铤自清河进兵,其间相距四、五百里。
洪承畴只预备了三天的行粮,这就迫使他必须同清兵速战以决胜负,大有“灭此朝食”之慨。
没有七八年的时间,锤匪根本不可能缓过来。
故而贺今朝坐在反贼的位置上,自是希望明清之间消耗的力量越多越多,时间拖的越久越好。
而陈新甲想出来的应对主意,同萨尔浒朝廷兵部想出来的主意,并无太多分别,可以说是抄作业了。
直到皇太极才大规模拥抱新科技(火炮)。
一旦某路有难,其它几路无法应援。事实正是这样。
明清火并,黄台吉暴毙,听着多么顺耳!
杨镐分兵四路进攻,洪承畴合兵于松山决战,结果都是一样。
谁知道能维持多久?
严阵以待的清军趁机截杀,一夜之间,十余万大军被杀得七零八落,造成与萨尔浒一样惨败的结果。
崇祯年间大旱灾,也不是哪一个势力能抵挡的住的。
洪承畴率军援锦之初,曾与祖大寿相配合,采取以守为战的“持久之策”,把清军拖住,使其欲战不能,欲罢不能。
从军事的角度看问题,这两大战役堪称是斗智斗勇斗力的典范。
以他目前的实力来影响大明皇帝的操作,属实是太棒了。
“谁知道呢?不过吴国俊这件事办得不错。”贺今朝忍不住夸奖道:
因为杨嗣昌这个人的宠信程度,纵然是当朝首辅周延儒也比不过的。
就如同退休老大爷一样,总得适应一段时间。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