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的大道,一直到海口,连掘三道大壕,各深八尺,宽丈余,人马不得过。
于是众人不在劝谏。
皇太极到达松山后,结阵于松山西七、八里,杏山东边山坡上。
多尔衮等人也在观摩洪承畴的布置,他们这些屡次与明军交手的将领,皆是未曾看到过明军如此严密的军阵。
“如此作战,虽然有利于我军,但是会让皇太极迟疑,那先前的布置就废了,理应主动出击,逼清军把我们‘逼回松山困守’,才能把皇太极拖的更久。”
他弟弟阿济格劝他缓行,毕竟大清皇帝一遍飙血,一遍赶路,从沈阳到松山这么长的路,他有那么多血可流吗?
于是他顾不得有病,决定御驾亲征,到前线亲自指挥。
亏得前几日皇太极还夸洪承畴是大明第一人呢!
亲眼目睹战况的朝鲜王世子,当了前沿战地记者,给朝廷国王等写信进行报道。
皇太极先是下令后续援军“横截大路”而军,以切断明军退路和阻击明军后援部队。
主帅亲临前线指挥是走向决战的重要一步。
因为他没想到明军这波明白如此难缠,连一向英勇善战的济尔哈朗都觉得十分的难受,不断的求援。
这也是皇太极得知前线如此窘迫,立即下令全国动员,然后不顾流鼻血一路狂奔,生怕来晚了,功亏一篑。
多铎更是深刻的认知,这帮明军当真是不好对付。
此时明军的部署是从乳峰冈至松山间,以步兵配置7个营阵,以骑兵环列于松山城东、西、北三面,并掘长壕护卫,洪承畴则坐镇城中指挥。
他率领的主力距离锦州有一段时间,足够他可以支援锦州,又分割清军的兵力,使他们不能完全围困锦州,也不能完全打援。
尽管大家都是半路出家,在“学历上”吊打众人,花心思苦读兵书,在加上亲身操作实践,根本就不是拿三国演义当兵书这群人能比得过的。
皇帝不相信兵部提出的策略,私下底给洪承畴写信询问怎么办,这又小半个月出去了。
皇太极看着洪承畴部下的军阵从早上观望道太阳落山,看到明兵大部分集中在前锋,后队颇弱,猛然省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