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命令祖大寿、何可纲率领四千人守大凌河,又征发一万四千人筑城,同时调秦冀明一万的石柱兵护卫。
大凌河是屏蔽锦州的重要防线。
然后蓟辽总督等人就被大明朝廷里的臣子给喷了。
大凌河荒远不当城,尽反其议!
因梁廷栋的举荐,而担任巡抚的邱禾嘉一一照办,根本就不顾及眼前的形势,生怕自己也被牵连。
沈阳中卫。
纵然袁崇焕死了还传首九边,但是孙承宗接任后,依旧是悉数按照袁崇焕的策略。
侯世禄无论是从政治还是从军事的角度上,都赞同蓟辽总督的话。
从袁崇焕时起,双方对大小凌河二城争夺就非常激烈,已是两建两拆。
新调来的守将侯世禄奉命守塔山,认为塔山此地,低凹迫近高山,不是个能守的地方。
两次战役产生的结果,那就是大明建立起来了坚守宁锦防线的长远信心,确立了双方对峙的新格局,大明与后金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关键时刻朝廷里还是有明白人的,特别是兵部的人,锦州是必须要守的!
所以无论是皇太极还是反贼贺今朝等人,都无需主动在京师的朝臣内花什么代价找内应,他们总会成为你的最佳队友!
而皇太极从失败中寻找教训,他决定绕过这道防线。
后金屡次进攻辽西,它作为锦州的前哨阵地,几经破坏,孙承宗决定重新修筑,作为前进进取之意。
但是,巡抚邱禾嘉自认为是个“知兵之人”,觉得孤城难守,要互为犄角之势。
蓟辽总督阎鸣泰上疏锦州偏僻,非扼要之地,此弹丸之地导致半壁江山为之震动,且孤悬在外,不如早点放弃。
谁守谁死!
明军若要固辽,就必修此城;后金要想攻明,也就必拆此城。
天启帝面对朝臣的争论,赞同守住宁锦防线,然后就落水死了,轮到崇祯上位。
义州地处偏僻,离广宁远,因此必先守右屯,聚兵屯粮,才能逐渐逼近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