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不干了。
但是孙承宗反驳,广宁距离海一百八十里,距离辽河一百六十里,靠着陆运很难。
面对后金鞑子的攻势,他手里三千条人命根本不够填在这里的!
此番抢修大凌河的任务,落在了祖大寿的头上。
后金攻打永平后,七十多岁的高第听说了,知道后金的士卒的厉害,遂举家从滦州逃亡。
当袁崇焕被罢免之后,自是有人反对宁锦防线,袁崇焕有错,那他以前所做的事情也不能留着了。
崇祯上台平反,因他年老,没位置给他,就让他赋闲在家。
古稀之年的孙承宗走马上任,第二次督师关内外人马。
以积极防御为主的方针,继续加强宁锦防线,并意图向锦州以东推进。
放弃锦州、塔山,对于大明而言,宁锦防线自行瓦解,前夕投入全都白搭了。
初建于明宣德年间,周长三里,嘉靖时有所增筑。
谁都想守住坚城,然后取得对后金鞑子的胜利,野战实在没机会的,大明士卒只会被鞑子切瓜砍菜整死。
待到战事结束,被崇祯因他主动逃跑,以致郡城沦陷为由,逮捕发配到山东。
但是现在右屯遭到毁坏,修筑后才可以防守,要是筑此城,后金必定来攻。
孙承宗的重要措施,就是修筑并且防守大凌河,右屯二城。
特别是宁锦大捷,对大明和后金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以前给大明当狗的蒙古人带路,突破蓟镇,肆虐京城。
宁远与宁锦两次战事,大明挡住了后金的猛烈攻击,并把它的攻击粉碎于坚城之下。
祖大寿因为袁崇焕被抓逃回关外的举动,尽管又回去守卫京城还立了功。
实在不行,换个人守塔山,他也能接受。
两次战役改变了大明与后金之间的想法,一方想要守住宁锦防线。
宁远之役证明了以防御为主的宁锦防线的初步形成,宁锦之役则证明了这条防线的可靠性。
大凌河是古代东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
晋商范永斗押运了不少粮食以及铁器前来交割,此番是与蒙古人同行,为大凌河战事做好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