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武艺怎么能对敌作战呢?
在主剿派的心中,杨鹤便成为了罪魁祸首,众矢之的。
崇祯四年武举会试,武场考试中能挥动百斤大刀的只有徐彦琦和王来聘两个人,但发榜时徐彦琦却因为文场考试成绩不佳而没有中选。
三边总督杨鹤被罢官,准备抓紧诏狱,彻底宣告了明廷对于起义军由招抚转为剿灭的政策上。
考骑射的场面更加令人吃惊,许多人都是让仆人牵着马跑到靶子前面,用手把箭插在靶子上。
在天下刀兵纷纷,急需军事人才的情况下,崇祯觉得这个武选的制度也该改一改。
大同总兵麻承息为了防备蒙古人林丹汗,没有轻易出兵,同样副总兵姜襄也因为防备蒙古人就没出兵。
在政策下发的同时,为了培养武人,崇祯要振兴武举。
宣大总督张宗衡布置的谋划全盘落空了。
即便能耍得大刀,射得好箭,也未必就真是将才,何况武场的考试积弊多年,管理松弛,从来等同儿戏,耍刀射箭的武艺也不见得是真的。
他把主考的两位詹事府词臣杨世芳、刘必达逮捕严办,送进大牢好好反思,同时下令重新举行会试。
他只会判断出来,这伙人是否是林丹汗的先锋,林丹汗是否还会如同前两年一样,来攻打大同府。
户部尚书毕自严条上十条大事,提出补救措施,请崇祯注意百姓已到了家家悬釜的境地。
所以要把这些人都送上战场,并且十分期待他们在战场上的亮眼表现。
崇祯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大为恼火,天下军情急迫,正是需要将才的时候,而主试者却还是固执于重文轻武的旧规,选拔武士居然也以文章为主。
从来没有组织得力班子作过周密的筹划,只是凭着一时的激动随意降旨。
他哪分得清长城外的蒙古人是哪个部落的,是不是蒙古右翼还是左翼的。
从明朝选官用人制度的弊端来看,他的这个思路还是很正确的。
而一旦印象改变,罢免的时候也极轻易。
同文科一样授予中试者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功名。
其实杨鹤并不是一味的主张招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