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能耍大刀的王来聘于是成为明朝的第一位武状元,当即被授予副将职衔(在武职中仅次于总兵官)。
请酌减天下赋税,以使小民有升斗之蓄。
练国事姑著降三级,戴罪剿贼自赎,如仍玩纵,定行重治不宥。
崇祯对于杨鹤的招抚政策已经彻底失望,洪承畴等主剿派的强硬,让他只想用武力荡平天下。
著革了职,锦衣卫差的当官旗,扭解来京究问。
钱从哪里来?
再加上神一魁仅仅被招抚一个月就直接反叛,也不管是不是洪承畴逼杀才反的。
第二场考步射,正赶上刮起了大风,射中的极少,监试官就提请只要中一箭的都算合格。
此时此刻,京城内又因为加派的事情而争吵。
当然感动归感动,但他这个“经济学家”提出来的意见让崇祯无法接受。
而且武举通过会试后也只是酌情授予武职,不给进士的名分。
可就是因为进入山西的闯贼锤匪做大,全都来杨鹤的纵容。
不重要,只要考试过了就行。
他一直尝试着文才武才并重、科第保举并重、朝官外官并重等一套新的用人办法。
两个狗东西!
明代一向重文轻武,武生、武举的社会地位根本不能与文科的秀才、举人们相比。
对于此番围剿贺今朝的谋划,再加上他听闻陕西大批起义军入晋,且组成了三十六营,以紫金梁王自用为盟主,前后足够二十万人的规模。
在用人的风格上,崇祯确实有些不拘一格的特点。
毕竟他以前给三边总督杨鹤写过亲笔信,让他相机招安,是朕的意思。
乃听流寇披猖,不行扑灭,涂炭生灵,大负委任。
再加上洪承畴动不动就杀了投降的起义军头领,更让他们无法相信朝廷。
尽管毕自严长于经济,精打细算,苦苦支撑大明财政,又在女真鞑子肆虐京畿的时候,累的脸肿的如斗一样大,且口吐鲜血不止,让崇祯很感动。
对各种破格使用的人才,他又很少认真进行过周密考查,更谈不上长期培养。
朝廷没钱如何平定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