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上。”
好巧不巧,冤家路窄。你道是谁,恰恰是王银生。他来做甚?
桃平自知两家关系不好,不愿接受“施舍”,便道,“不用,不用,真不用。”
王银生举重若轻,觉得仇恨是上一代人的,不该传递给这一代。于是说,“桃平,借一步说话”
两人一个墙角,“桃平,”王银生先开了口,“我们都是读书人,老一辈记仇,我们不应该不来往,我娘和你娘有一点隔阂,都是女人间的小问题,不是啥子大仇恨,我们两个都在外,在这儿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的,不该见外,应该相互帮助才是啊,我们的下一代人也要友好往来才行啊。你给你爹买药差这几块钱的,我先帮你垫上,你啥时候有了还我就行。我不怕你不还我,人活一辈子的,不是一天两天,更何况,我们两家都住在一个村儿,你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再说了,虽然我们往来比较少,对你的人品,我还是有了解的,这个钱你就放心用吧,心里不要有什么包袱。”
听到这一番话,桃平倒觉得王银生不像他娘那般尖酸刻薄,还算是个明白人,有点读书人的样子,跟他对比一下,反倒是自己有点寒碜了,有点小肚鸡肠了。反转一想就明白了,毕竟自己爹还要等药治病,当硬汉不在此时,大丈夫能屈能伸。桃平突然觉得人生有另一番景象。
“银生兄,多谢你高抬贵手。”,桃平爽快地接受了王银生的帮助,顿时也不再觉得那只是施舍了。
等他们说完话的功夫,黄海风和宋时雨已经到了药铺等候。
张果夫生意人自有其生意经,客官没有钱,客官的朋友有,他们早已将桃平药钱不足的事情告诉了海风和宋时雨。宋时雨生性爽朗,纵然一女儿之身,平日里做事却鲜见扭捏之态,其家境殷实,在朋友面前出手一般比较地大方。那不足的四元六角她定要代补,只是听说钱已有其他朋友补足方才作罢。
四人会面,天色已晚。互相介绍后,桃平拿了药对三人一番浓情感谢。后,海风陪同宋时雨去时雨大姨家借宿,桃平和王银生一起回了学生宿舍。
路上,海风不由得给宋时雨讲起了桃平的生活和家事,时雨一番感慨加上一番同情,不经意间,二人已到大姨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