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实现中国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2章 第0272章魅力无穷(4/6)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在一起的。

    在爱因斯坦看来,这种统一意味着,人间最大的幸福,倾听那魂牵梦萦的“天籁”之音,琴弦和心弦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和谐的共鸣。

    毫无疑问,音乐是他心灵的天堂。

    他可以随时摒弃人世间的一切喧嚣,自由自在地漫步于,美妙的音乐王国,沉浸于浪漫的遐思和深邃的思想之中,爱因斯坦经常把,科学的伟大成就称做“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

    这也许可以用来概括,爱因斯坦自己终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从爱因斯坦对音乐的认识。

    让赵卫东感觉到,音乐竟然有如此无与伦比的魅力,虽然前世对音乐的喜欢,但欣赏水平只停留在初级水平,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憾事。

    今生是一定要弥补这个缺憾的。

    虽然,赵卫东也知道音乐欣赏,是从音乐感知开始,通过听觉直接接触音乐的表层,然而进入感情体验与想象联想,直至深入音乐的里层,理解、认识、领悟作曲家和表演者,在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正在沉思的赵卫东,被耳边的音乐吸引。

    乐曲缓慢、庄严、肃穆、虔诚。

    原来笪铃君放的音乐是《1812年序曲》,这首管弦乐曲作者是柴科夫斯基,作于1882年,是柴科夫斯基于1880年10月。

    应尼古拉·鲁宾斯坦的请求。

    而写的一首大型乐曲,这首乐曲在出版时,标有“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年庄严序曲”的说明,该教堂于1812年毁于拿破仑的侵俄战争中。

    所以此曲是以当年,俄罗斯人民反抗侵略的主题。

    保卫祖国最后获得胜利的史实为题材的。

    这部作品于1882年8月20日,在博览会广场上首次演出时,曾组织了庞大的乐队,曲终时。

    直接由大教堂钟楼的群钟。

    还有广场庆典的礼炮轰鸣,表现胜利场面,蔚为壮观。

    柴科夫斯基在《1812年序曲》中,以它英雄的爱国主义题材和音画般的通俗易懂的标题性,以及形象化的主题发展和灿烂的管弦乐的音响色彩,取得了他自己远远没有想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