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的船舶,作一次综合性的全面考核,以测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交船与验收。”
“由于没有进入交船工序的船,不能请你视察,我就做个简单的介绍,当船舶试验结束后,船厂应按照图纸、说明书和技术文件的项目。”
“向用船单位交验。”
“当上述工作结束后,即可签署交船验收文件,并由验船部门发给合格证书,用船单位即可安排该船参加运营。”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详细视察,赵卫东都是只看、只听不说话,从各人的介绍中,了解各人的品性,如果提出意见,马上就让他们知道老板,是非常内行的老板,可能就会造成他们,在介绍中放不开,讲得就少了。
像这样自己不发表意见。
让他们畅所欲言,以便于加深对企业高层,业务能力的了解,而且对企业存在的基本问题。
自己也就更加清楚了。
使得以后制定相关计划,也就更有针对性。
只是这些的造船工艺对赵卫东来说,多数的工艺都是后世淘汰的工艺,虽然说造船的格局相差不多,也算是现代造船的工艺,只是非常多的细节上,已经完全不同了。
如果可以他把很多的工艺都传授给船厂。
自己的这个船厂,在短期内,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他不能这么做得过分。
笪铃君在整个过程的视察。
可以说是寸步不离,对于卫东弟弟的一切。
她都观察的极为细致,在观察中她敏感的感觉到,弟弟好像对船厂的生产工序非常熟悉,船厂高层在介绍中有很多的专业术语,他好象是完全理解,在她的感觉中,好象卫东弟弟比船厂的管理层,更熟悉船厂的一切。
这让笪铃君纳闷极了,这怎么可能?!
他还不到十五岁,在来香港前还在学校上学,而且还是内地学校,就连船都没有的地方。
更不要说现代化的船厂了。
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一定是自己的感觉出了问题。
笪铃君怎么想象得到,她这个弟弟的前世,就是大型船厂的总设计师,船舶在他的眼里,怎么可能不熟悉!由于时间已经很迟了,在郭光祥及公司高层的热情邀请下,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