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完单鞭,接着就是玉女穿梭时。
右掌应随转体自下而左、经胸前,向右弧形上棚、再随转体右棚,然后沉肘抽回与左臂相交。
可是,后面的这个“右棚一般很少人做到,”没有“右”,当然也就没有右臂沉肘抽回的动作,所以师傅再三提醒,两臂不要过早交叉,也就是不要两臂交叉后再转体,应该边转体边交叉。
在高探马接穿掌时。
右掌的内收应随右臂外旋使掌心向上,然后再内旋,至定式时使掌心仍然朝下。
而且前面的右臂外旋动作很容易走过场。
即右掌内收时,掌心始终朝下。
师傅在教分脚时,再三提醒:“四个斜角要打出来”。如做右分脚时,应转腰到四个方向(东北、东南、东北、东南),但第一个方向不容易打出来,即高探马后迈左脚时,身体不是左转面向东北。
而是错误地右转面向东南。
同样进行左分脚,在迈右脚时的第一个方向(东南)时,也往往会变成走过场,没有做足。
第二个问题。
就是赵卫东四肢,虚实不清的问题。
师傅特别在针对四肢虚实不清的毛病上,确实非常的认真,师傅认为虚实分得越细微,运动量就越大,拳术越有长进,太极拳的造诣也就越高,重心主要在左脚,则左脚为实,反之,右脚为实,左脚为虚。
这种虚实的转换变化。
贯穿于除预备式和收势,两势之外的整套拳架中,双重就是双脚平均、持续地支撑体重。
就是虚实不清的一种表现。
而在十字手定式时就患此毛病,师傅为此着重指出:“做十字手时,当右脚跟着地,左脚尖应立即翘起,此时重心在右脚。”
在单鞭接提手上势时。
师傅又告诫道:“扣左脚时重心后移,就形成双重;提手迈右脚时重心前移,又造成双重”。另外,在按接单鞭,提手上势接白鹤晾翅、十字手接抱虎归山、抱虎归山接肘底捶和云手时,这种双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左脚与右脚固然要分清虚实。
就是一只脚也要分清虚实,在揽雀尾接单鞭时,重心应由右脚掌移至右脚跟,以便扣脚、左转“迈步如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