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行?
只要君明臣贤江山稳固。说句实话,谁当皇上他不在乎。
是金子到哪都吃香。像高仪这种卖国割地的人得了势,才是万民之苦。
所以这事,他当即就揽了下来,见机报与皇上。
云安军便由许韶亲自到了京中,也借由拜访秦学时,将此事告与秦学。
许韶以前考上秀才时,曾与当时的主考官白佑靖有过一面之缘。
此时打着这个幌子拜访秦家,秦学还有些疑惑。岳父“已死”之事天下皆知。
即便如今郭诲登基,他也不愿“死而复活”,继续做他的白富安。
之前窝在白塔镇躲清闲,如今听说到了夹江镇,在一家书院里当个教书先生。
秦学不知许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还是抽空见了他。未曾想竟然是高氏密谋造反此等大事。自然留下许韶将此事密报给了皇上。
“如此说来高仪此事倒是不足为惧了。”郭诲听闻二位重臣所报之事后,便召他二人进宫商议。
“皇上,依臣之见二位将军深明大义,愿意将乱臣贼子剿尽实乃幸事。也是皇上有明君之象,朝臣才会不受诱惑。”杜相称赞道。
秦学说的就实在多了“皇上,二位将军假意同意,高党不足为虑。只恨他勾连敌寇,祸及边关。”
郭诲点头说道“朕已命人与各路将军查问此事。依二位大人之见,是否二边都有?”
杜相和秦学都摇头否定“显然以高仪之能东戎国定是去不了的。”秦学点头同意。
当初高仪在莫州遭遇东戎军,早已对东戎军胆寒。让他带几个人深入东戎国,也要有这胆量。更何况他手上也没这么多钱帛同时走动两国。
“臣也认为高仪勾连的是西狄。”郭诲听他们说的有道理,不过还是决定等查问的消息。
郭诲传下密旨,命镇远军贺晋、定安军李翼和征远军韩仲询,各军加强防守,清肃军纪以防东戎国乘机南下。
“朕有意让小弟去银州”商量完高党之事,杜相便出宫了。郭诲留下秦学有事相商。
他思及秦炐练兵已有一年,刀不磨不利。若真有大战,秦炐没有实战经验于他无利。
银州原是韩仲询驻守,北汉收复后,银州背倚晋阳倒是比之前安全。
他有意放出调离征远军的消息,西狄却只是有些小动静。“不如乘此机会,让小弟带兵去经历经历。”
上次伐北汉,秦炐只是一个边锋小将,若想统率一军还缺失经验。
秦学想到韩仲询要调往代州,之前一直只闻其声没见其动。若征远军真动了,西狄不一定挑起大的战事,但有可能会乘机捞油水。
小儿子也可以乘机跟在韩仲询后面学学。代州、晋阳与银州呈三角之势。
若高党之乱开始,有征远和通远二军在左右,后方又有亲兄长照应。
这样秦学都不放心的话,那秦炐还是关在家里读书吧。
“多谢皇上,有您为他操心,也是他的福气了。”郭诲但笑不语。
出兵不是件简单的事,光是军饷军粮都得提前准备。高仪收到于、孟二位将军愿出兵的消息,又到处奔走招兵买马筹备财物。
毕竟二位将军也说了,军粮这些需要他提供,若是他们自己筹备容易被朝庭发现。
西狄也与他联系,今年秋收结束他才来借兵,他们南下打仗吃什么?只能到明年秋收时才好行事。
高仪正好也要为自己招些兵马,别人的再好,不听他的指挥那他的威信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