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新科贡士进殿~!”绍荣跟着前面的人,一行人走进了大殿。
自周朝开国起,为减少党派,确保皇权,便增加了殿试。凡是考中的贡士,皆为天子门生。
一百三十人陆续走进殿中,向新皇行礼后,坐入位子。案几上的文房已经备齐,只等皇上亲自公布考题。
“传旨~皇上有旨:尧以天下与舜,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即刻开始,三柱香后停笔。”
绍荣略一思索,便开始磨墨。既然说是尧禅位给了舜,又为什么问天下是谁给他的。这就有意思了,皇上也是紧跟实事了。
问这种问题,显然不为了让大家歌颂禅让,因为舜之后就家天下了。
绍荣决定围绕德字来写,舜有德而被尧托付天下,因他有德,他的儿子启也被天下认可,才有了家天下之说。
洋洋洒洒写着,灵感有了提笔就来。紧跟实事,展望未来,谁要说继续禅让下去,谁就前途无亮!
绍荣一气呵成,搁下笔将文章又检查了一遍。才将放回案上,就被人拿走,绍荣眼角一撇,看见明黄的衣角。
绍荣心中一惊,差点被口水呛着,赶紧调整呼吸,站起身来,垂首拱听。
皇上看了文章后并未开金口。冯绍荣低头看着皇袍的衣角,等到它远离了视线,才轻吁吐气,坐回位置上。
考完殿试的贡士们,站在殿中候旨,他们的试卷很快就能评完。
过了会试后,虽然都能做官,可以后前途如何还需要看殿试成绩。
众人的紧张情绪并未消散,直到传旨的声音传来,一甲三名进士及第,由皇上亲自呼出。
第四名传胪由新科状元前来传旨,而后由传胪将余下第二甲进士出身和第三甲同进士出身的人名唱出。
一百多人啊,等唱完,嗓子眼都要冒烟了。绍荣同情那位仁兄一秒。
“二甲第一名两浙路常州延陵县夹江镇冯绍荣。”新出炉的状元蒋化文传完旨,将手中的金榜交给绍荣“冯传胪,请!”
绍荣心疼自己,吞下这口毒奶。咽咽唾沫开始传唱。等二甲三甲跪谢完毕,绍荣将手中的金榜交给礼部的官员。
游街后又参加了琼林宴,绍荣身体虽累,可精神一直很亢奋。终于,十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毕业了。他终于走进了社会,要完成一番事业了。
做为一名穿越党他拉低了大家的水平,痛定思痛,他请出了,自己记录的小本本。就等着赴任后能带着人民脱贫致…先脱贫吧。
此时,还没有朝考一说。只殿试完后,一甲三人进翰林,其余人等候选官授职。
宫内也正为新晋的人材选派官职“舅舅,要不要朕给你的学生选个好地方?”
等大臣们出了殿,新皇问跟在身后的白谨钰。除了他还有被起复的秦学也跟着一起进到文德殿。
听到皇上的话,白谨钰拱手回道“君无戏言,皇上不要说笑。”
新皇郭诲无奈地叹气,果然是回不到从前了。自他和阿炐一起到六哥那里出征,一路上披荆斩棘夺下北汉。
眼看高昶就要归天,没曾想高党中有人暗算了韩慬(郭谨)。六哥尚未有儿子,当即立他为皇太弟,高昶死后不久他也仙逝了。
郭诲继位时既悲痛又懵然,好在他的帮手多,文有爹和舅舅,武有贺晋、韩仲询。
朝中事务很快接手稳定下来,又趁势选取新人,给前朝势力大换血。
如今他可告慰先祖亡父,可失去的却是这么多年来的亲情。
好在他与阿愫的亲事没变,等他迎娶秦愫为后,与他们就还是一家人。
“皇上,臣以为杜丞相刚才所言有理,应当让新晋进士多去中下县。”杜相在朝会提出此建议有二个原因。
一则进士只当一方县令,若是治理不力,也有知州知府干预。二则是让他们去上县,看不出一个人的能力,中下县若是能做出政绩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听到秦学如此进言,郭诲也点头赞同“国公言之有理,既如此,便拟旨命白卿与杜相将名单拟出再做定夺。”
“臣领旨”白谨钰得旨后,便去给杜相传旨去了。
中了进士后,在赴任前,朝庭会给予回乡假期。等他们去任职的地方后,三年之内无命不可离岗。
绍荣在收到敕牒和告身后,便准备收拾回乡祭祖。“老爷,外面有人送来贴子,说是白府的。”
绍荣接过一看,不由大吃一惊,老师进京了。“逸明你去套车,随我出去一下。
徐立,等我小叔他们回来了,就告诉他们,我去见老师了。”吩咐完,他便匆忙回房更衣,去见白谨钰。
“老师,您怎么来京里了?”绍荣看见白谨钰还有点不实的感觉“哼!”白谨钰虽然知道绍荣的能力能取中二甲第一已经是撞了大运,可心里怎么也不得劲。
绍荣可没觉得自己差劲,他怎么地也拼进了全国前五之内了。
不理老师的冷脸,绍荣将自己接到他的信后,发生的事,一一向叙述了。信里毕竟不能说的太详细。
“幸好老师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