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白状元看似好相处,其实对不熟悉的人都会很疏远,对自家人真是能折腾。
偏偏自小和他一起长大的白泽,被他教的只会泡茶弹琴,平时大家还没感觉,吃穿家里都有专门的人管着。
这一出门就发现问题了,这主仆俩都是只会冒仙气的,一点俗务都不会。
冯绍荣也觉得可惜,找个上的了厅堂下的了厨房的助理真的很难。只是秦先生是顺带给他沾光用,要不然他肯定笑纳。
告别了秦学,冯绍荣赶着车,直奔县里的绘声茶楼。他还要给阚逸明面试。结果双方都挺满意,当晚,阚逸明和他们一起回到县学。
晚上绍荣将阚逸明的工作与他说“平日,你只要帮咱们几个买饭。若是有事需要带信,就麻烦你跑个腿。”
阚逸明点头表示没问题,看着他期待的眼神,绍荣继续说“其他时间,你可以自己安排。还有咱们带的书,你也可以借阅抄写。”
听到自己的要求能满足,阚逸明心满意足地回房休息了。
有了帮手就是不一样,以前他们都要早点起床,煮点粥吃。现在一起床就能吃到阚逸明买的早饭。早上多出的时间可以早读或是锻炼身体。
阚逸明联系了二家餐馆,让他们送来中、晚餐,每家负责一顿。
他又让餐馆将九天的菜单都报出来,若是有重复的,他就让人修改,保证三天内不会重样。
对此,绍荣三人吃了都说好,就是荷包有点受不了。
“逸明,你要的书”绍荣将书拿给他。白先生说的几本书,他从万卷堂全买了回来。
大山和阿松这些天正抄着,刚抄好一本。想着阚逸明也等着看,就先带给他。
阚逸明高兴地拿着书回房抄写,现在的日子过的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既能看到从未看过的书,还能每月挣二两银子的工钱。
等到下次几位秀才公旬休,就到县衙将签好的契书盖印。
正想着过几天小明,能不能再找个会做饭的书僮。就看见门外有个人在来回徘徊。
见绍荣看到他了,反而走进院子,拱手说道“请问可是冯秀才?”绍荣并不认识他“正是在下。请问有何事?”
那人有些羞愧,一脸纠结地说“我叫白泽,我家老爷是县学里的教授。
之前听闻老爷曾吃过冯秀才做的疙瘩汤。
十分合他口味,老爷这几日胃口不好,我想做给他吃,试过几次没做好…”
绍荣看到他头发上还沾有些许面粉,心想看得出结果了,这位白泽显然清理过,才来找他的。
“白先生可是身体不适,怎地没有胃口?”白泽自责道“这几日老爷喜爱傍晚在院里赏月喝酒,昨天晚上吹了风,受了凉。”
绍荣一听感冒了,就有些担心,以现在的医疗条件感冒可大可小“可看过大夫了?”
白泽点点头“看是看过了,就是不愿意吃药,好在不是很严重。就是没有胃口吃东西。”
感冒没胃口,会想吃些有滋味的,绍荣小时候一生病就想吃妈妈做的疙瘩汤。
用姜葱炸了油,放一把切碎的小白菜,滋啦一声油响中倒下肉沫。等香味一激出来就倒水,水开后将调好的面糊夹进汤里,撒上盐,鲜咸香好消化。
每次喝完后,再发一身汗,洗个热水澡,睡一觉起来,神清气爽,感冒也好个八九不离十。
长大后,吃不到了,他就自己学着做,其他的没怎么会,倒是疙瘩汤做的不错。
“有事弟子服其劳,我这就去给白先生做。”白泽听他答应的这么干脆十分高兴“要是方便,还请冯秀才教教我,等我学会了下次僦不用麻烦你了。”
绍荣自然答应,反正还要让他负责烧火。疙瘩汤的难度不大,只要将材料准备好,按顺序放进锅里,还有放盐时宁愿淡点也不要多放,基本不会翻车。
绍荣看着碗里的面糊水,只能说他大意了,他无语地望着白泽。“冯秀才,要不再放点面粉吧?”
看着他小心翼翼地问话,绍荣果断重新拌了一份。“倒水时不要一下倒太多,一点点的加就好。”
绍荣边说,边将面糊水再次利用倒进新舀的一碗面粉里。“一开始不熟练,就拌干点。这样倒进锅里煮也可以。”
将做法示范了一遍后,看着白泽端走了疙瘩汤,绍荣心里升起了这决不是最后一次的预感。
果然第二天,他又见到了站在门外的白泽。“我按着你昨天教的,这次做得还行,可老爷还是觉得不对。”
绍荣看看桌上的面糊糊,再抬头看看他。脸上明晃晃地问着这叫还行?白泽看出了,不由地低头。无奈之下绍荣又示范了一遍。
第三天“冯秀才,我觉得我进步很多了,怎么老爷还是不吃呢?”白泽疑惑地问他,绍荣心里也嘀咕,这次白泽确实做的还行,至少从外表看还能过的去。
他尝了一口,破案了“你尝了吗?”白泽点点头“吃了,我觉得还不错。”
绍荣佩服,平平无奇的疙瘩汤为什么吃起来这么让人五味杂陈?又酸又甜又咸,在没有辣椒的时代竟然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