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了,中了!”跟着林语松一起来的陪考的许二牛,从大门外窜了进来,一口气奔向客堂中。
才说了二个字,就扶着茶几喘着气。急得马秀明围着他直转“谁中了?中了几个?”
许二牛摇着头,好不容易喝了口茶能出声“我听少爷的话从榜尾开始看,一看到少爷的名字,我就跑回来了。”
大家听他这样一说,刷地一起转头看向林语松。没想到啊。绍荣心想,还会逆向思维了。
一般人喜欢从榜首开始看起,像阿松这样反倒能早些知道。
“恭喜!恭喜!”回过神来大家纷纷道喜。“阿松第几名?”
马秀明和王伯山一起盯着许二牛,他们自认为能力和阿松差不离,要是阿松得了倒数第一,那他们就没有想头了。
“少爷从后数是第八名,我没看到其他人的名字。”他这一说,马秀明的心就凉了半截。
没一会儿,王南和永昌二人一起结伴跑回来,看他们那激动开心的样子就知道榜上有名。
绍荣考了第十二名,大山排名在第三十六。过了一柱香的时间,马秀明的族兄也走了回来。马秀明看他那举不起的脚步,心里踏实了,没考上。
整个延陵县去院试的十个童生,有五人考上秀才,已经是很高的取中率了。
这对延陵县的各级官员也是一件可以算作功绩的好事情。等到送捷报的小吏来村里报信时,绍荣他们也在赶回家的路上。
来时没有心情四处闲逛,回去就没有负担了。绍荣从府城买了十几匹县里没有的布,又窜弄他爹给他娘买了根金簪。跟着约好的商队一起回到了延陵县。
“秀才公回来啦!”才进村子,蹲在村口的人一看到永昌父子,就三三两两地围上前来贺喜。
“永昌,这次你可得好好请大家吃一顿。”村里的人起哄道,永昌笑得咧着嘴“请,都请。过几日就请大家到我家里吃席啊。”
看到见听到消息跑过来的小儿子,他一把抱起将他放上车,赶着车回家去。
绍蕴坐在绍荣身旁问他“哥,我听说大山哥和小松哥都考上秀才了?”绍荣点头“没错。”
“哈哈,我哥哥是秀才,我表哥是秀才,我姐夫是秀才,我姐夫的弟弟也是秀才。这下我在村里就是最牛的娃,绍杰他们都得听我的。”
绍荣慈详地笑着问他“听过狐假虎威吗?”这个故事他跟绍蕴讲过。绍蕴还沉浸在村里第一牛娃的喜悦中,点着头看着他哥。
“你就是那只狐,想牛自己考上秀才。等忙完这段时间后,我会好好帮助你的。”
绍荣露出八颗白牙的核善笑容。绍蕴呆愣在爹怀里,只在一瞬间,从天上跌落到地,就在这一瞬间。
“阿荣!”巧娘双目含泪地看着儿子,这么多年的辛苦总算没白费。
眼睛一转看见车上堆着的布匹,眼泪一下就没了“这些布是怎么回事?”
“我见府城里布比咱们这里便宜就多买了些”从古自今就没有女人能禁得住打折二个字“又有车可以拉,就多买了些。再说都到了府城了总要买些土仪回来。”
绍荣对巧娘这样一算“我过几天要去县里,知县大人要宴请这次取中的秀才,还要去吃其他同榜请的席,要做几身衣服。
总不能我做新的,爹娘不做,到时不是坏我名声嘛?对不对娘?”他总是有理,巧娘懒得说他。
兴学教化是知县职责所在。这次延陵县考中五名秀才,郑敏玮已经定下八月最后一天宴请几人以示表彰。
除了绍荣三人,还有姓刘和姓张的二位秀才。五人准时来到县衙,席面就设在后堂。
几个新晋秀才进了后堂,互相见礼后就开始讨论这次院试时,各自写的文章,一时间气氛融洽。听到外面衙役通传知县大人到,几人赶紧起身见礼。
“学生夹江镇新荡村冯绍荣,见过知县大人”郑敏玮听到他的介绍,不由多看几眼,又转向下一位秀才。
一边听着其他人的介绍,心里一边想着,原来他就是为竹头山三年计划借钱的那人。
大家介绍完后,便落座入席,郑敏玮照着套路先勉励了几句,大家为县里争光啦。
又询问了功课做的怎么样啊?指点了几个问题后,又激励大家要继续学业,为国家的人才事业添砖加瓦。
“你们既已是秀才了,也可进入县学,专心进学以备乡试。”郑敏玮对众人说着
“本官以为,咱们县学里生员未满,等你们去了后,既是同乡又是同榜一起学习讨教可为幸事啊,哈哈哈。”
听他这番话,几人表情各异。原本就想进去的王伯山点头赞同。
刘秀才表情僵了一瞬未有表态。张秀才不动声色。林语松犹豫。冯绍荣…冯绍荣吃得挺开心。
郑敏玮扫了一遍众人的表情。回问道“若是你们有好的去处,也未尝不可。”
他话一落,刘秀才的表情跟着一松。张秀才握着的筷子也放下了。林语松表情仍然纠结。冯绍荣…冯绍荣嚼完嘴里的菜,咽掉了。
酒过三巡,郑敏玮声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