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书已经说完了。可人们却还坐着讨论着剧情,看着楼下讨论地热闹,绍荣他们也出了包厢。
“你们先忙去吧,我这里还有几位客人,要过去招呼。”绍荣才说完,等不及要去看看今天营收的马秀明,拉着林语松就下楼了。
绍荣来到秦先生一行人所在的包厢,一进门,便听到二个年青人正讨论听到的内容。
“这故事不就是《侠义路》吗?还以为有什么新本子讲,原来是咱们看过的。”
绍荣拱手对秦先生说“先生,这会楼上人少,要不咱们先看看?”
秦学欣然同意。“那就走吧,我人坐在二楼听说书,声音好似在耳边说话清晰可辨。我早已想去看看那穹顶了。”
走在二楼过道,看到此处布置巧妙,秦学不禁夸赞了二句。
“以竹为材,以竹为韵。这里布置的颇为雅致,不像听书的茶楼,倒是适合学子来谈文论经。”秦学对冯绍荣说道。
“先生,咱们县里文风不盛,若是能多些同道之人来以文汇友,那我这个茶楼不说书,绍荣也万般同意。”
到时候咱们就找个更大的门面房,重装出击,搞个更好的。
“好个同道之人”不知道这句话怎么戳中了他,秦学似感叹又似开怀,表情复杂地像是吃柠檬的同时还闻着榴莲。
“怎么,最近没有新本子了?现在你府试已经过了,不是有时间写了吗?”才将的神情好似眼花一般,秦学突然问向绍荣。
冯绍荣心里一突“先生说的什么话?我那亲戚早已封笔了。当初多亏秦先生和秦掌柜照应,他现在已经渡过难关,生活安稳。”
言下之意就是人过得挺好,别打扰。
秦学双目直视冯绍荣的眼睛,把绍荣看的差点心虚地低头。幸好十几年面对班主任的心里素质不是白练的,他挺住了!
这位秦先生之前不知道做什么的,看着不是当过官,就是做过训导主任。这样看着你还真挺让人孩怕,绍荣心里嘀咕。
秦学知道他不承认,也不打算刨根问底,毕竟冯绍荣以后要入仕。虽然官员里也有人写话本,大家都心知肚名,可也没人去扒出来。
不过,这小子的脸皮够厚的,能顶着他的目光还这么镇定。要知道他收了几个弟子,在他这样迫人的注视下也会感觉不自在。
等到楼下人散的差不多了,他们又去了一楼转了一圈。绍荣陪了一圈,总算把这尊大佛给送走了。
“那人是谁啊?”马秀明和林语松好奇地问“秦掌柜怎么也跟着?”
绍荣向他们解释了一番“你俩可别说漏嘴了,要是传出去,会影响我科举。”绍荣吓唬他们。二人一听这么严重,立刻郑重地承诺绝不外泄。
等到这波客人都走后,马秀明和冯绍荣一起来到后院的值房。
这个房间平时留给包掌柜和阚先生休息,他们有事商议时也在这里。
“今天除了茶钱外,点心也赚了近四百文”加上今天卖的茶钱就是十四两多。这时包掌柜和阚先生也来到值房。
“东家,这是今天的账,请过目。”马秀明拿来看了一眼,交给了绍荣,帐目和他们刚才算的相差不大。
绍荣请他们坐下一起商量“包掌柜,咱们对外宣传,开业前三天,所有消费满十文另送一份点心。
最近一段时间应该人气挺旺,等过段时间那些堂座的客人许是会流失些。”
一杯最便宜的盖碗茶是十文钱,对于普通人来说贵了些。一本书不可能二三天就说完,为了能听完书,一个月消费下来也很可观。
“你们要做好心里准备,要是流失的多,那就要想些办法。”
阚先生听了东家的话,也是赞同“我看晋陵茶馆的方法挺不错。”
绍荣看他和自己想到一处了,便问道“阚先生有什么建议?”
阚源这次能得到新话本,对于他来说真是绝处逢生。
其实《侠义路》这部书他早就听说,原先他就打算找到万卷堂,想问问能不能把这话本改了后卖给他来说,谁知道万卷堂没同意。
他本就赚得不多,父母又在去年冬天先后染上风寒,等到才将父母的丧事办完,妻子又倒下了。
一连串的事让他的积蓄一散而光,所以他一听茶楼竟然能拿到这本子来说书,立即过来见了东家签了契书。
“咱们也找些杂耍,百技的表演。愿意多花钱的客人也不用干等着,花钱少的人也会觉得物超所值,偶尔来喝茶。”
绍荣一听果然如此,有工作经验的人就是好“阚先生可是有人选了?”
阚源拱手说道“还请东家定夺,我有一个侄儿。他家里父母走得早,寄住在我那里,平时跟着我练了些雕虫小技。要是东家给个机会,我就叫他来试。”
马秀明感兴趣地问道“他有什么绝活?”
阚源忙解释“不敢说什么绝活,就是跟着学了口技,只是我专精于说书,平时练得少。这个小子倒是生了副好嗓子,学什么肖什么。”
绍荣一听心里不禁高兴,真是想什么来什么。“那就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