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芝回过门后,绍荣第二天就回到镇上,专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他除了去私塾听课,有时也到隔壁姐夫家里,和林语枫一起探讨文章。林家时常会有朋友来写诗作赋,交换消息。
林语枫考中秀才后,在镇上的学子中算是口热灶,时常有人来烧,毕竟夹江镇没几个秀才。
原本还算宽敞的林家,现在就觉得不便。再考虑到以后还会添丁增口,他家打算买个大些的宅子。
于秀才的名声也传播出去了,自从他开私塾以来,已经教出了二个秀才,其中一个还中了举人。
“夫子和我都给你出过题。小试所出之题不外是四书五经之内。我听闻你已然能默背下来,只要在答题时不出错,过县试把握还是很大的”
绍荣听姐夫和夫子说的差不离,心里也有底了。县试要考五场,第一场为正试,只要第一场过了,县试就差不多能取中。
若是得了县案首,可直接进学,县试前十名到府试时还会提座堂号。
整个县参加考试的不下百人,县衙就那么大,考棚里的位置有好有坏。虽然前十要在县令面前考试,那也比坐在臭号旁边舒服。
所以,绍荣的目标就是能进前十。“县试只取前五十人,除了对书里内容熟练,字也尤为重要。”
姐夫说的话,绍荣深表同意,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可不是要拼卷面分。
“对了,若是第一场没考中案首,后面几场还要继续考。你有没有什么章程?”
林语枫当初考县试和府试时,是和二名同窗一起租了个院子。临近县试客栈客房都紧俏,价格又贵,人多杂乱,不如租院子清静。
虽说客栈里学子多,可以交流学问。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有时每个人的看法不同,说着说着便争吵起来。还不如请些志同道合的好友,到小院里畅谈自在。
绍荣知道县试是每天早进晚出,连考五场。不过,早前他就考虑过,所以在县里才会买了宅子。
“小弟已经找好了住处,不住客栈。”林语枫见他安排好了,也不多说。
时间转瞬即逝,过了正月,绍荣就收拾了行礼,打算早几日去县城。
县城的宅子里面已经置办齐全,用的都是由他设计,王小舅给亲自打造的家私。
为了迎合装修风格,第一进院子种了二棵红梅,树下围了个花辅,栽了几丛菊花,招待来客的客堂,放了几个花架。
在竹子制成的花架子上,摆放了几盆兰草。这样布置后,颇有些书香门第那味。
“绍荣,快接一下”巧娘手里抱着二床被子出来“娘,你拿这来干嘛?”绍荣接过后,放在一边。
“早前我不是都说了,县里什么都有,带这些太累赘了。”巧娘瞪着他“县里那么长时间没人住。铺盖都没拿出来晒过,万一受了潮,人盖了后得病,看你还嫌累赘不。”
绍荣心里嘀咕,他能盖那放了几个月的湿被子?他都想好了,到时候到了县城买现在成的,新被子,哪用从家带。
“你爹陪你一起去,可以赶着骡车,东西都放车上,又不让你背,你有啥嫌的。”绍荣不敢回嘴,老实地把要带走的东西放好。
这次去县城除了他们父子外,还有马秀明兄弟俩,小舅和大山,小海三人。
从夹江镇这驾车到延陵县城不算远,早点出发,不出意外晚上城门关闭前就能到。他们七人一起也不用担心安全。
除了绍荣是为了县试,大山和小海是跟着小舅出来开开眼。他们二人和绍荣差不多大,还没出去见过世面,这次正好跟着一起去,顺便可以帮姑父跑个腿。
小舅是想看看,有没有人在看了绍荣布置的房间后,想要做一样的家具。要是有,他正好可以接些活。
马秀冬也是要查看县里的生意,就只有马秀明是来闲逛的。
“阿荣,你怎么能这么说我,我怎么是来闲逛的?我这是来照顾小舅生意。”绍荣连个指甲盖都不相信。
还小舅,真会攀亲戚“你看,你都我大哥了,你舅舅不就是我舅舅。”
马秀明不想和他哥一辆车上呆着,蹭到了绍荣这辆车上来侃大山。
“实话说吧,我觉得我真不是个读书的料,可我家里好几个哥,要是都做养蚕卖丝的生意,那越往后家里人越多,光靠这点老本也不够吃的。”
“看不出来,你想的还挺长久的,那你怎么没想过把丝做成绸缎,卖到北方去?”绍荣问道。
“你不在其中不知道,长江以南,养蚕的人家不知几何。光卖丝的大户,咱们延陵县就有十几家。
一县中能织出绸缎的商户至少有三家。这么多的绸缎不可能只在江南卖。
绸缎的利润这么大,去北方卖绸缎的商队早就扎下根基。想插进去,哪那么容易。”
这些不是马秀明这个年纪的人能看透的。多是平时爹教导几位兄长时,他跟着听了一嘴。耳濡目染地对这些事情也有了些许了解。
绍荣虽然没做过生意,但想想是这么个理。做生意讲究信誉和稳当,没有特殊原因,不会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