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绍芝回门的日子,一大早周家的带着吕氏还有周旺媳妇过来帮忙,又让张全过来帮忙跑腿传话。
“周嫂子多谢你们了,快回去吧,我这里能忙过来。你们都过来了,老太太那边不就没人了?”
巧娘早就和娘家二个弟媳说好了,今天过来早点帮忙。家里来的人不多,有李氏和姚氏二人帮忙也够了。
周家的笑吟吟地回道“大老爷家里办喜事,哪有咱们下面人躲懒的,要是让咱们夫人知道了,准提了咱们去学规矩。”她话音才落,又招呼起几人忙和起来。
前面忙忙碌碌,一点也影响不到绍荣。他坐在书房里,写了几张字,又把夫子批过的策论重新抄写收好。
写了有一会,他抬头休息休息眼睛手腕。“小舅”看见窗外的王北低着头,在东院里转着圈。绍荣疑惑地叫住他。
王北心里担着事,又怕耽误绍荣读书。刚要走,正巧绍荣抬头看见了他。
绍荣走出书房“小舅是有事找我吧?”前几日看见小舅好似有心事似的,见他没说,绍荣也没问。这会正好可以问问他。
王北跟着他进了书房,绍荣给他倒了杯茶,请他坐下再说。
王北知道绍荣打小就聪明,靠着外甥的奇思妙想,他跟着挣不少钱。
他打小去做了木匠学徒,好不容易出师能接活。但是一个镇子就这么大,周边村子里需要打家具的人家就这么多。
再加上一套家具用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若光靠这手艺也吃能混个肚子不饿,想多挣些十分不易。
更何况一个镇子里也不只他一个木匠。他岳父要不是在别的镇子做活,还不一定收他这个徒弟。可惜,唉~!
绍荣看他坐下,只握着杯子不说话也不喝水,干脆直接问他“舅舅是不是有什么难处?”
随着小洋的出生,加上小海还在念书,舅舅家里的开销也渐渐多起来。他打算等考完府试后就搬回来住,舅舅家里也能住得宽松些。
王北想了想说“早几年,家里做了行礼箱一直销的挺好,最近渐渐地卖不出去了。”
寄卖的杂货店东家,把箱子都退了回来,只告诉他这些行李箱卖不出还占地放。
原本这也没什么,但是当他去晋陵县拿货的时候,发现,晋陵县有几家店里,竟然也卖箱子。他明明只供给了一家店。
“和咱家的一样吗?”绍荣问道,王北今天就将买的行李箱带来了,他让绍荣等会,把仿制的箱子拿了来。
绍荣拿着仿制品仔细看了会,二个箱子不能说十分相似,简直是一模一样。但凡对方在仿的时候加个logo,绍荣都能说声佩服。
他放下箱子,问道“这箱子最大的难度就是竹篾编织。会竹编的人,只要舍得花钱买几个回去,拆开来琢磨琢磨,想做出来也不难。”
说实话,能卖了近三年才有仿制品出来,已经很幸运了。估计一开始没传播开来,卖得少的缘故。
那家杂货店老板和仿制的人肯定是有些关系。“小舅,寄放在其他镇上卖的行李箱,也是这种情况吗?”
王北叹了口气,点着头“是,原本我想着晋陵的卖不出,拿到别处卖,没想到别处也是这样。”
其实他不卖这个箱子也不是不行,但就是不甘心。好不容易现在能吃饱穿暖,能住瓦房穿新衣,能供得起娃念书。
让他再带着孩子回去过紧衣缩食的日子,他不甘心。
绍荣完全能理解他的心情,不说已经在镇上买房的小舅,就连守着地过日子的大舅和二叔,也想着能让孩子多念书,改门换庭。这一切都需要钱。
“前有纱罩,后在行李箱,即使再有新花样,过一段时间还是会有人仿制。”绍荣无奈地说。
王北点点头“其实以前咱也说过这些。为了比别家的卖的好,我在咱家出货时都要一个个检查,货物都亲自交到他们手上。因此也拉拢住一些老客户。”
这点绍荣也知道,他小舅为了占领市场,和人家拼服务。又想方设法看能不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成本。
“小舅,之前你没有本钱,做这些小东西,倒也罢了。现在既然已经赚了些干脆做大些。”绍荣寻思了一会说道。
王北听了讶异地看向他“做大?怎么做大?”绍荣问他“若是让你到县城买间铺子,你钱够不够?”
王北大概算了下“我这里可以拿出二百两,不知道够不够?”绍荣想了想说道“够了,不过咱们要买靠近码头的铺子,估计会贵点。”
“难道咱们要在晋陵买?”王北问道。“不去那儿,到天陵县,那边也有码头。”
王北听到外甥话有些不理解“天陵县虽然也有码头,但是县城没有晋陵大,码头也小些。”
这点绍荣早知道“可有一点天陵比晋陵强。天陵的码头离州城和府城都近,从晋陵去府城,要先入长江再走,天陵不用入长江,直接从江南运河行船就行。”
而且运河浪小风平,行走得更安全。
“买了铺子后,咱们还是卖这些东西吗?”他现在除了卖绍荣想出来那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