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师爷不可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蔷薇忆(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李慎化名赵普去往一个叫凤城的县城任知县,他没想到的是,他刚走了几日,程文知便将他那多年未见面的未婚妻周雨微也安顿了过去。

    只因为几日前,周家人托程家在洛阳寻人,周雨微与程文知僵持不下,表示若是与卫王退婚之事没有进展便不能回荆州。程文知怕她离开洛阳去往别处更不安全,灵光一闪,将她安置在凤城,既保她安全,没准还能解了她对李慎的误会,越想越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就这样,李慎走了十几日后,周雨微在完全不知真相的情况下被程文知送到了凤城。

    而她来的这日,李慎恰好不在。听县衙的张妈说,这位新来的赵大人帮娄乡的李老丈找牛去了,周雨微顿觉这位知县大人是个妙人。她在荆州跟着父兄没少解除州府衙门的事务,但父母官亲自去帮百姓寻找失物还是头一回听说。

    今日衙门的人十分少,连班房都空着,周雨微便问张妈:“县衙这么多人都去寻牛了?”

    张妈摇头又点头,警惕看了一眼四周,小声道:“知县大人带着身边人去的,唉,衙役哪愿意办这事呢,又苦又没好处。”

    张妈是个善于言谈之人,几句话便将事情说了清楚。原来是李老丈丢了牛,恰逢县里的张举人家闹了鬼,衙役勉强帮着寻了一日牛,便都去张举人家捉鬼去了。

    “闹鬼?”周雨微哈地笑出声来,初来乍到,她也不好多说话。这哪里是闹鬼,分明是有鬼。

    县衙的差役向来眼明,做差事挑肥拣瘦是常有的事,但如此不给新来的知县面子,也不知道是有人授意还是这位赵大人太过于不得人心。若是有人授意,那八成就是县衙的老人要给新知县一个下马威。

    周雨微心中想着,这位能帮人寻牛的赵知县,一定是个实在人。

    此时,这位实在的凤城知县赵普大人正颓丧地坐在田埂上,被日头晒得头昏脑涨。

    “大人,魏县丞将人手都调去了张举人家,今日别找了。”寒山陪着李慎从天亮便来帮李老头寻牛,一连几日,丝毫不见牛的踪影。

    寒山便是一直跟着李慎的侍卫韩旸,他六七岁时被皇后捡回来便叫寒山,皇后觉得这名字太凄凉,改姓韩,取名韩旸。而韩旸的名头在洛阳也是响亮的,是以这次隐藏身份又叫回了原名。

    李慎摇头:“再找一日吧。”他想到李老丈佝偻着身子,老两口就依靠这一头牛来耕地劳作,若是没有了牛,以老两口的身体,又能撑几天。

    寒山明白李慎的苦心,道:“明日属下再来寻一日,只是魏县丞如此待您,大人要提防着些。”

    李慎似乎一点都不在意:“不急,先让他过过瘾,看他还有什么花样。不过这凤城县衙的风气是该变一变了。张举人家又是怎么回事?”

    寒山一脸鄙视道:“闹什么鬼,不过是和魏县丞串通一气支开人的借口。亏心事做多了,迟早有天鬼上门!”

    李慎却是没想到,这一日还有意外惊喜。

    二人刚回到县衙,便有人来报,说一小娘子自称是他的远房亲戚,特来拜访。

    待寒山将人带到李慎面前,小娘子二话不说便递上一封信道:“民女从洛阳而来,有人托我带封信给赵大人。”

    李慎展开信,不过看了几行,为不可见地皱了皱眉,才又仔细打量站在公房内的女子片刻,将信当面烧了,无波无澜道:“既然是六郎所托,在下定然应下。娘子便先在县衙西院住着,有什么需要找张妈即可。”

    李慎此时心思还在李老丈的牛上,见了程文知这一封信,有几分不耐烦。

    寒山问到:“大人,这位小娘子是程六郎什么人?”

    李慎道:“远房亲戚,说是被家里逼婚逃离洛阳,其他地方他不放心,暂时托我照看安顿在县衙里,真是以为我闲得慌。”

    寒山忍不住笑了:“属下倒是不曾在洛阳见过程六这位远房亲戚,但为了逃婚离家千里,也是勇气可嘉。”

    李慎这才想起这姑娘是一人前来,连个侍从也没带,遂吩咐:“寒山,晚些时候你去将她的文牒记录下来,毕竟住在县衙,万事谨慎些的好。”

    一忙起来,李慎早把今日有人投靠一事忘了个干净,满脑子都在思索近来县里的见闻,和如何管理县衙的事情。

    一抬头,便看见寒山鬼鬼祟祟从一头绕进他住的东院,又十分谨慎地环视一周。

    李慎皱眉问:“有要紧事?”

    寒山摸了摸鼻子,犹犹豫豫地,在想要怎么说明:“属下去查看今日程六郎托付的小娘子的文牒,发现了些问题。”

    “文牒难不成有假?”李慎玩笑般随口问。

    寒山点头递上文牒,仔细观察着李慎的表情。

    李慎闻言打开,只看了一眼,便忽地站了起来,目光震惊地问寒山:“是她?”

    这张文牒程文知在来所和身份上做了修改,姑娘的名字并未做变动,上面赫然写着:周雨微。

    李慎用文牒拍着脑门,懊恼道:“我居然没有认出来,她怎么会来了这里。”言语里隐隐带了兴奋,似乎周家三娘是专门来找他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