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1章 声声慢(2/6)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岐王宽宏有贤名,上或使宰臣参议。”

    “辉王嫡出,出镇淮南有政绩,好攻书,尤重法术,神气雄俊具威仪,尊礼大臣,中外称之,有大家之风,宜升祚位。”见几人先后开口,辉王李祐的大伴丁士良也组织措辞进言。李祐是何芳莺次子,李晔第七子。历事桂管、浙江、福建、淄青、淮南,仕历县令、郡守、判官、统摄海防、处置观察使、江西道租庸盐铁转运营田等使,跟哥哥李弘不同,李祐善政治。

    “朕心乱如麻,都不要再说了……”

    见皇帝放下手里的笔,众人面面相觑。

    李晔一阵绝望,唐朝宦官参与废立这个传统,自己竟然也没有办法。中唐德宗以来这么多年,宦官就没有铁板一块过,总是分为两派乃至更多,这是制度决定的,也是皇帝愿意看到的。但悲剧的是,宦官的抱团意识也很强,在控制皇帝操纵朝政,打击南司方面高度统一。

    高克礼、顾弘文、褚熊、韩全诲、刘平逸、丁士良、尼萨巴泰这几个大宦官的关系很微妙,既保持合作,同时也保持着独立性,每个人自成一派,牢牢掌握着东厂、紫金楼、御马监、殿前侍卫马步军三司、御林军东南西北四大营、分守京西北以及驻京的十五万神策军。

    李晔信任他们,他们也忠诚李晔。

    但李晔的逆子们和南衙也信任这些一直充当李晔黑脸作恶多端的奸宦么?

    一个搞不好,甘露殿故事就会在李晔驾崩后重演。

    “弘文跟了朕二十年哪,功勋卓著,愿意去海外就藩为王吗?”

    “大家的心意,奴婢无有不从,但恐新君不容!”去国外称宗做祖也不一定能免祸。

    顾弘文作为看着逆子李弘长大的大伴,扶持齐王即位是他最稳妥的选择。

    “哎……”

    李晔把纸拿起来,揉成一团,扔掉,道:“去传旨宰臣,明日下午到未央宫见朕。”

    夜,交泰殿观灯作乐,十殿夫人及诸王公主毕会。

    “今后数年主要该留心防备的,是高昌诸胡联合异域白人对安西的反扑,西域诸国一下子吃了这么大的亏,损失了那么多军队子民,他们国内君主和大臣的压力非常大,只怕会联合兴兵复仇。关于对安西的移民,魏博、成德、淄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