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6章 鞭打亲王(1/6)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好在杜让能虽然屁股决定脑袋,但没有忘记自己还是国家的宰相,考虑到孔纬的才华,杜让能就在僖宗面前大力推举孔纬,于是孔纬进入翰林院,不久之后更是担任知制诰。

    知制诰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历来号称内相。

    李晔上位之后,  杜让能继续得势,考虑到两人的旧怨,李晔把孔纬贬去三司搞财务,结果二人还是不和,三年前孔纬担任户部主事的时候,有一回去京兆府下辖的蓝田县视察。

    结果因为排场过大,被杜让能进了谗言,  说他作风奢侈。

    李晔也烦了,干脆把孔纬调离户部三司,加中书侍郎调到政事堂出任政事堂秉笔宰相,全称中书省执政事笔,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厅书记,同时加判度支事,这也是晚唐惯例。

    执政宰相都要想办法搞钱,都得带判度支头衔。

    如今二人虽然分属不同官署,但历年的积怨并没有消失。

    孔纬觉得杜让能结党专权,二弟杜弘徽是户部侍郎兼中书舍人,三弟杜彦林是东川行省参知政事,大儿子是考功郎中,二儿子是膳部郎中,小儿子是长乐报馆主编,家族亲戚还有一大堆当官的,虽然这些人都很清廉能干,但孔纬还是怀疑,猜测杜让能以权谋私。

    杜让能则觉得孔纬是存心跟自己作对,  是,杜家是很有人做官,  王家、裴家、崔家、韦家、何家跟杜家一样,这些你怎么不说?杜氏七代人为国家鞠躬尽瘁,何曾以权谋私?

    我经手那么多钱,有没有贪过一个铜板?

    杜家官员的确很多,但哪个不是以科举入仕的?

    除了旧怨,孔纬和杜让能在执政理念上也有很多分歧,就在税收这一块来说,孔纬是两税法的坚定拥护者,一直强调,朝廷用多少钱就向下摊派多少钱,不一定非要收多少税。

    这几年连年用兵,能不能给老百姓一条活路?

    但朝中被连年胜利冲昏头脑的少壮鹰派大臣哪里肯干?

    另外,孔纬还是重商主义派,一直认为要给予商人一定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商人也是大唐子民,也在依法向国家纳税,怎么就是国之五虫了?难道只有士农工兵才是人?

    以杜让能、刘崇望、归黯、罗隐、李巨川为首的保守派则认为,  商人天性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