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追究根源(2/6)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滥杀无辜,却总是有法不依,选择性执法,这样必然会导致官员更加倾向于选择性执法和功利性判案。”

    “对天下最大的威胁,莫过于皇帝本人。”

    “百官沉默不敢言,百姓生路断绝。”

    “归根结底。”

    “就是因为他出身布衣。”

    “布衣本身并无过错,甚至值得敬佩,但既然身居高位,却仍用布衣思维治理天下,看待天下,那便是大错。”

    “自古以来,富人吝啬,商人逐利,文人争名,商人间的竞争尤为激烈且无情。”

    “人与人之间最讲势利,官与官之间最懂利弊,归根结底,商者通商,平民识民,官员晓官。”

    “洪武帝出身寒微,故对民间事务了解至深,加之历经坎坷登基,深知基层所能承受的极限。”

    “因此,他对涉及民生的制度设计极为精明。”

    “甚至可以说苛刻至极。”

    “对官员亦然。”

    “必须将百姓和官员压榨至极限边缘,然后施以恩泽,号称雷霆雨露尽是皇恩,借此树立威信声誉。”

    “天下初定,正当休养生息、奋发图强之际,却如此斤斤计较,如何能够激发全国上下活力?官员的积极性,百姓的生命力又怎能被调动?”

    “治理大国犹如煎小鱼。”

    “国家政策应当宽泛而不拘泥,宽松而非僵硬,给地方适当的自由度,使之能够因地制宜,随事而变,这才是当下加速恢复的关键所在。”

    “然而明朝却恰恰相反。”

    “早在开国之初便制定了所有规则:官员的薪俸、田租的数额、商税的标准,早早确立了所谓的‘祖宗家法’,这种做法实属荒唐,闻所未闻。”

    “洪武帝见识浅薄,由此可窥一斑,终究落入自己设定的小民视野,甘愿成为井底之蛙。”

    “身为统治者,为百姓着想理应受到尊敬,但君与民终究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洪武帝确有怜惜爱民之意,但一旦称帝,便再也回不去了,他的‘民’是记忆中的旧民。”

    “并非大明之民。”

    “他救助的是‘过去的民’,是他曾经见过、接触过的百姓,并非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