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章 大明江山若不稳固,太祖怎能不忧虑?(2/5)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若黄子澄知晓,是否会气得吐血?

    “原本我计划在我还在世时,将所有武将勋贵彻底清除。”

    “这样以后便可少些烦恼。”

    “可你在朝堂上并无自己的势力,唯有他们愿意效忠。”

    “所以,杀一部分,留一部分。恩威并施!”

    朱元璋缓缓道来,传授他如何成为一位合格的君主。

    “之尊,肩负着整个大明的社稷重任。”

    “然而,这至高无上的地位,并非仅凭之名便可长久稳固。”

    “否则,就不会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说法了。”

    “建国之初,朝廷的权威还未深植人心。”

    “当时,朝堂之上唯有淮西勋贵这一股势力,他们随我一同开创基业。”

    “后来,我以文官治理天下,同时也培养出另一股力量,与武将勋贵相互抗衡。”

    “这样做,既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也是为了限制武将勋贵们的权势。”

    朱允熥心中闪过“权力均衡”四个字。

    这是掌控臣下的关键。

    让各方势力互相争斗,达成平衡,自己就能置身事外,牢牢把握大权。

    “这还不够。”朱元璋继续说,“仅有两股势力,平衡依然脆弱,因为你无法完全消灭其中任何一方。”

    “一旦消灭了其中一方,就会重新失去平衡。”

    “所以,我又扶持起第三股势力——藩王。”

    “这些藩王都是我的儿子,他们驻守各地,统领一方。”

    “有了他们的军权来制约武将勋贵,彼此相互支援,再加上锦衣卫和检校严密监控,大明江山才会稳固。”

    朱允熥心中有所触动。

    不禁想起了自身处境。

    文官不认可,藩王不服从,虽然武将勋贵表面上支持他,但实际上,在他们眼中,他依旧是个孩子。

    蓝玉的一句话能让以王弼为首的武将勋贵退缩,但又有谁真正听他的呢?

    他们支持他,只是因为双方暂时存在共同利益罢了。

    并非真心服从,愿意听命于他!

    他在朝中的根基非常薄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